妥協的藝術:美中能從「宋遼澶淵之盟」學到什麼?

美中之间在经济、外交、安全上的摩擦,是否代表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无可避免呢? 图/法新社

7月19日,美中首轮经济对话以惊人的僵局落幕,双方不但没有联合声明,还在会议进行时先后通知外界取消原订记者会。与6月的外交安全对话相比,当时虽然也没有联合声明,但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和国防部长马蒂斯还是在会后,召开美方自己的记者会,反观经济对话只有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与财政部长曼努钦(Steven Mnuchin)的一纸简短声明,说明中国认识到必须合作降低美对中的贸易赤字。这种情况与川习会之后的一片和谐,实在有如天壤之别。

这种情况不免又让人联想到哈佛大学教授阿利森(Graham Allison)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但笔者倒是认为,东亚历史上的「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或许也是一个值得被参考的史例,毕竟这个条约扎扎实实维持了彼时东亚两大强权之间116年的和平。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关于美中关系未来的灵感。

7月19日,美中首轮经济对话以惊人的僵局落幕,双方不但没有联合声明,还在会议进行时先后通知外界取消原订记者会。 图/法新社

▌川习会「早收清单」,还有要继续吗?

今年五月,中国财政部公布川习会当时达成的「百日计划」协议的「早期收获清单」,承诺开放美牛进口、向美购买液化天然气,以及在金融服务方面扩大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美国也据此同意派出代表团,参与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另外,中国还允许美国全资的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申请许可证,实现全面和及时的市场准入;向美方两家合格的金融机构颁发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牌照,以及结算代理人业务资格;允许在大陆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等服务,并开始申请征信许可程序。

中国商务部在5月25日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更进一步提出四个应扩大进口美国产品领域的方针:能源(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农业(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加快牛肉追溯和检验检疫条款的谈判);制造业(飞机、积体电路、工具机,其他高技术产品等);服务业(讨论提高2017年美国电影公司的分帐比例与对中出口、2021年访问美国的中国游客增至570万人、增加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

此外,该报告也提到要以阿里巴巴来提高跨境电商合作,将该公司未来五年在美开设100万个网路商店的规划,纳入百日计划内,认为可替美国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

但在「早期收获清单」公布后两个月的经济对话上,双方并未再敲定新的计划,美方的声明也没有提到要如何继续落实早收清单的内容,更未谈到如何协助美商进入早已被中国本土企业牢牢控制的国内金融市场。

今年五月,中国财政部公布川习会当时达成的「百日计划」协议的「早期收获清单」,承诺开放美牛进口。 图/美联社

中国于五月发布的美中贸易关系报告中,也将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向美扩张版图的规划,纳入百日计划内。图为2014年阿里巴巴风光以1676亿美元的身价在美高调挂牌上市。 图/法新社

▌美中贸易逆差持续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稍在经济对话前几日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1-6月),美中进出口的增幅为21.3%,虽然百日计划内的原油进口出现增长,大豆的增幅更达到12.6%,但中国仍享有高达117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增幅达6.5%,且对美顺差在整体贸易顺差占的比例达63%,远比2016年的49%增加许多。

对此,中国副总理汪洋宣称,如果美国取消因国家安全理由而对中贸易上施加的管制措施,那么对中贸易逆差最多可降低24%。言下之意就是怪我啰?明明是你美国的问题啊!

美方的不满自是意料之中,毕竟「百日计划」最初是中国在川习会上主动向美国提出,原意是提振美国对中出口,以降低川普念兹在兹的庞大贸易赤字。当初早收清单公布时,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强调,「百日计划」是「互利共赢」,颇有收买美国的味道。

当时美国媒体即认为,这项清单并未触及中美之间摩擦更大的钢铁、汽车零件、铝等产业,也未论及中国国有企业的倾销问题,没有开放太多的北京,在谈判上是「险胜」。如今中国的态度「前恭后倨」,要美方「吞下去」自是不可能。

当然,中国也有坚决不退让的高度需要。7月初G20汉堡峰会上展现的中德合作气氛,似乎给了习近平对美国强硬的「底气」。如果要按照美要求大幅开放美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国企必然受到巨大冲击,想要稳定经济情势的难度会会因而加大。

此外,川普在6月底宣布对台军售,又选在美中经济对话前一周刻意放话表示,可能同时采用关税与配额来打击中国的钢铁倾销。而中国在八月初要开北戴河会议,11月后又有十九大,眼前政局出现「储君」孙政才被拔(原重庆市委书记)的变化,如果在这时选择与美国营造积极友好的贸易合作氛围,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以外交建立统治合法性的政治文化之下,是否会因此而出现什么变化也难说。

这份早收清单,并未触及中美之间摩擦更大的钢铁、汽车零件、铝等产业,也未论及中国国有企业的倾销问题。图为美国俄亥俄州俄亥俄州的钢铁与铝等金属工业。 图/美联社

▌修昔底德陷阱与宋辽百年和平

川普是否真的会在钢铁贸易上动用关税与配额手段仍是未知数,因为中国确实有执行部分百日计划承诺的项目。但若实施,不管是否双管齐下,都代表美中贸易战的开始。

考虑到北韩、南海、台湾等议题的摩擦,美中双方在安全与经济层面,似乎都开始产生前所未有的严重摩擦。英国地理学者麦金德(Halford J. Mackinder)曾说,影响国家行为的驱动力,最主要有两项:经济与地理。前者是与上层社会利益更加相连的国际金融及贸易,后者则与战略密切相关,也常涉及所谓的「核心利益」。

美中之间在经济、外交、安全上的摩擦,是否代表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无可避免呢?

建构这项理论的哈佛大学教授阿利森针对如何避开该「陷阱」提出一个有趣的主张:建议美中双方可从雅典领导人伯里克里斯(Pericles)在西元前445年与斯巴达签署所谓《三十年和平条约》(Thirty Years’ Peace)的作法得到灵感,暂时冻结冲突,让双方都回到急迫性更高的内政,之后再随情势调整。

这个观点虽然有趣,但遗憾的是在真实历史上,这个条约让雅典与斯巴达维持15年的和平,随后就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也就是后世俗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说服力似乎较显薄弱。或许我们检视创造了百年和平的「澶渊之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雅典与斯巴达的和平仅维持15年,随后就爆发更大规模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图/维基共享

▌妥协的艺术:美中关系能从澶渊之盟学到什么?

提到澶渊之盟,一般人的印象不外乎北宋王朝透岁币维持与契丹人建立的辽国的和平,有点类似原先提出百日计划互利共赢目标。这段历史常被过去的中国史家视为借由「岁币」买和平的「耻辱」,但百年和平终究是事实。就像北宋改革派名臣富弼说的,岁币不到军费的百分之一,却能维持长期和平,哪里失策?

宋辽关系初期颇像是今日的美中台关系:宋立国时,辽早已是首屈一指的强权;辽支持北汉与宋争夺中原正统,但后选择与宋修好,对北汉只维持防御承诺;作为新兴强权,北宋慑于辽的强大军力,但也不畏惧为了消灭北汉,以及重新收回被后晋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完成天下一统,而与辽开战;辽虽然明知北宋的企图,却选择以战略守势应对。

北宋对辽关键性的979年与986年两次北伐,皆以先胜后惨败作收。从此形势逆转,辽开始以收复失地的名义,多次入侵北宋,最终在1004年,演出皇帝与皇太后御驾亲征,深入北宋腹地,直逼京城开封,但最后无力取得关键胜利,而与后者在1005年立约。根据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之记载,双方商定:

澶渊之盟这段历史常被过去的中国史家视为借由「岁币」买和平的「耻辱」,但百年和平终究是事实。岁币不到军费的百分之一,却能维持长期和平,哪里失策? 图/新华社

双方关系恢复后,每年也互相派遣使节访问,并对饥荒等天灾进行人道援助。就东亚国际关系史来说,「澶渊之盟」显示秉持唯我独尊天下观的中原帝国,也能与其他国家保持「平等」国际秩序,而且比天下观那种必须打遍全天下无敌手才能「王者无外」的理念,更能维持和平。

当然,前提是他承认打不赢。

单纯比较澶渊之盟与三十年和平条约,双方都有两大强权承认对方对等地位等条款,不过澶渊之盟的相互妥协更多,或许也是成功的关键。至于谁妥协得多?显然是北宋,大概就只差没有与辽国和亲,但妥协换得的和平利益是巨大的,北宋得以全力发展经济与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统治者最关切的民乱,数量也相对稀少。

虽然古今相较,国家的政治制度、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规范结构等差异甚多,但如果想要建构稳定的美中关系,类似澶渊之盟的妥协势必不可少。不过问题也就在于此:到底谁应该做出更多妥协?

澶渊之盟中宋朝的牺牲明显较大,可是崛起中、且认为自己才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北京,能接受吗?

崛起中、且认为自己才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北京,懂妥协的艺术吗? 图/路透社

若按照澶渊之盟对双方边界与防御设施的规定,中国显然至少必须停止在南海的人工岛建设与部署,甚至有可能要按照海牙国际常设仲裁法院针对中菲南海主权争端,在去年7月发布的仲裁内容,予以拆除。但美国至多只是停止现有的「航行自由作战」(FONOP)。

两者差距甚大,中方能否接受,自不待言。

此外,中国向来对美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的海空「抵近侦察」相当不满,双方自2009年来为此多次爆发摩擦,最新的一次发生在今年七月24日,两架中国歼-10战机被美国官员指控,在山东青岛外海约148公里的东海上空,以大约91公尺左右的近距离,「危险拦截」美军EP-3侦察机。

如果双方要妥协,是美国要从其立场撤退,还是双方都撤退?这显然也很容易想像。

经济贸易层面,宋朝虽然输送岁币,也重新开放榷场贸易,但辽国的对宋贸易,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宋人需要从北方购入的马匹,在辽看来属于需要管制的战略物资,免得宋人培养出强大的骑兵;但辽国需要从宋朝购入的物资,却比较属于民生层面,或者如茶叶、丝绸等只有宋朝才能生产的「高阶产品」。

因此虽然宋朝付出了岁币,却又能从榷场贸易回收;而可是辽国基于贸易的特殊性,以及本国经济的情况,并不会要求宋朝「改正」这种状况。反之,川普政权却极力要求改正与中国的贸易逆差。

如果在安全与经济层面,都很难达成向澶渊之盟那样的妥协,高层如何建立稳固的战略互信? 图/法新社

但美国并不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辽国,百日计划也正是要提振美国的对中出口,以降低美国对中贸易赤字。可是现在中国拒绝这方面的高度妥协,也不愿改变国内的游戏规则,减低美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困难度。

如果在安全与经济层面,都很难达成向澶渊之盟那样的妥协,高层如何建立稳固的战略互信?最多或许只是本届领导人个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毋庸置疑,这很容易随着领导人更迭,或其他事件的发生,而产生变化。

或许,我们本来就不应该期待,中国对「盛世」的渴求,能与美国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并存。毕竟,澶渊之盟的成功也得利于宋朝政治文化不断朝内敛的方向发展,缺乏唐朝那样的外向扩张文化;相对的,辽国也无意继续向南扩张,更重视维持在宋朝相对难以渗透的满洲与北亚的霸权地位。

但今日的美中关系,无论是武力的发展竞争,还是争夺「国际建制」(international regime)的主导权,两者最终都有碰撞的一天。我们只能期待,如果冲突不可避免时,人类文明的发展,能让这两国以理智温和的方式解决。

我们能期待中国对「盛世」的渴求,能与美国的「昭昭天命」并存吗? 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