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水不玩命 防溺10招保安全
民众前往海边嬉戏玩水,体育署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本报资料照片)
天气愈来愈热,许多学生会利用假期出游戏水,据教育部校安通报资料显示,每年端午节过后就进入夏日学生溺水意外高峰期,溺水发生地点以溪河流、海边等开放性水域最多。教育部体育署呼吁学生安排戏水活动要特别注意水域安全,注意气象报告、选择合法戏水地点、要暖身等「防溺10招」,玩水不玩命,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
每年夏天学生经常结伴出游戏水,因疏忽而发生溺水意外。据教育部校安通报资料显示,往年学生溺水事件,高峰期集中在端午节到暑假结束。另外,毕业生尚未进入新学校前也容易因情绪放松,结伴戏水疏忽而发生溺水意外,102年就有5位毕业生溺毙,在即将迈向人生下个阶段就画上休止符。
体育署统计学生溺水事件发生场域,主要是溪河流、海边等开放水域,108年发生溺水事故17位学生,其中7人在溪河流、7人在海边、3人在水池;今年发生溺水事故的7位学生,3人在溪河流、1人在海边发生意外。
体育署同时公布99年至108年容易发生学生溺水事故的水域,海域部分以新北市沙仑海域7人、垦丁海域7人、竹围渔港7人、高雄市蚵仔寮渔港5人、高雄市二仁溪出海口5人为最多。溪河流部分则以新北市乌来山区5人、新北市大豹溪4人、新北市三峡河4人、石门水库4人为最多。沟圳部分,嘉南大圳6人、桃园大圳4人为最多。
台湾夏季雨量丰沛,山高水急,许多发生溺水意外的学生,多是禁不住冰凉溪水诱惑,临时起意去玩水。台湾沿岸多属「陡降地形」,离海10公尺左右就有「暗沟」,这种地形容易造成「反卷流」,只要长浪一来就很容易把人卷到外海,因此每年有不少游客只是在海边玩水,就被「反卷流」卷入海中。
体育署呼吁学校和家长务必注意学生动向,夏日玩水不玩命,一定要慎选戏水场所,提醒学生「防溺十招」,包括「五不」:不长时、不疲累、不跳水、不落单、不嬉闹,以及「五要」:要合法、要暖身、要注意、要冷静、要小心,以保障生命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