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鸟案判决 大陆将试点放宽人工养殖濒危动物
大陆第一鸟案江西判决无罪,全大陆放宽人工养殖濒危动物濒危野生动物试点买卖。图为列为受保护物种的费希氏情侣(牡丹)鹦鹉。(红星新闻)
全大陆首个把收购、销售人工繁育濒危野生动物(鹦鹉)认定无罪的「江西鹦鹉案」判决经过3年一审、二审、重审于1日出炉后,获得大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回应,决定对多种人工养殖鹦鹉进行标识管理试点,依法允许出售的鹦鹉,可在规定场所销售。预料大陆各地缠讼多年的相关「鸟案」都将获得法院无罪判决、或是各地检察院不起诉处分。
江西鹦鹉案是2018年4月间,江西省贵溪市水族店老板邱国荣从万锦龙经营的花鸟店购买了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中的保护物种的8只费希氏情侣(牡丹)鹦鹉和4只鹩哥被检警侦查起诉,其中鹦鹉部分,江西鹰潭中级人民法院以来源可追溯,系人工种源非野生种源。费希氏情侣鹦鹉在河南乃至其他地区被驯养繁殖、商业利用多年,驯养繁殖技术成熟,已成规模,数量增加,形成较大产业链,获判无罪。
北京青年报》4日报导,对人工养殖濒危动物,《大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已下发《关于妥善解决人工繁育鹦鹉有关问题的函》,指出要求河南省林业局对包括费氏牡丹鹦鹉在内的多种人工养殖鹦鹉进行标识管理试点,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尽快核发管理证件,同时,对合法人工繁育来源、依法允许出售的鹦鹉,停止执行禁止交易措施,在政府规定的场所进行销售活动。
河南商丘的鹦鹉养殖户刘飞越说:「拿到这个函件,我们这些养殖户都很激动,终于不用再担心违法了。」
2020年9月8日,在江西某花鸟鱼虫市场开设店铺的闵氏夫妇店内被收缴了70余只被列为「野生保护动物」的费氏牡丹鹦鹉。顺着这条线索,江西省森林公安找到了这些鹦鹉的养殖户史玉领。
家住商丘的史玉领早年患病落下身体障碍,平时都是他的老伴儿刘艳勤饲养鹦鹉。闵氏夫妇案发后,刘艳勤被警方逮捕,后取保候审。
此后,包括江苏、辽宁等多地都有媒体报导,当地森林公安查获销售「野生保护动物」费氏牡丹鹦鹉事件,其来源均为河南商丘。商丘当地也有多位养殖户涉案。
报导称,商丘繁殖鹦鹉已经有30多年历史。据当地养殖户介绍,商丘的鹦鹉养殖和销售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销售管道通往全大陆。据统计,商丘共有近900户养殖户,存栏育种小型观赏鹦鹉100万只以上,其中多数为费氏牡丹鹦鹉,这种鹦鹉在商丘的出栏量占全大陆9成。
饲养费氏牡丹鹦鹉的商户接二连三出事后,这种鹦鹉没了销路,连带着其他鹦鹉的生意也受了影响。鹦鹉滞销,但商户还要继续喂养它们,这笔开销让商户入不敷出。有的商户不忍心鹦鹉饿死,只能将鹦鹉放飞,但这些人工养殖的鹦鹉基本没有野外生存能力。
商丘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调研后,便推动事件进展,一方面向河南省林业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反映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对养殖户的鹦鹉进行了统一收购,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据了解,这些统一收购的鹦鹉后来大部分都被放到动物园进行展览。
如今,有了国家文件的支持,商丘的鹦鹉养殖户都非常振奋。按照规定,养殖户们需要办理养殖证,同时给销售的鹦鹉载入专用标识,只要证件、标识齐全,就可以正常销售;证件、标识不齐全者,则不得销售,政府有关部门也将严格管理监督。
《北京青年报》报导,此外,江西花鸟市场闵氏夫妇案有望取得新进展,其代理律师何智娟目前已经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函件提交给检察院和法院,希望检方能够作出不起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