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水也中暑?这种热「悄悄钻体内」恐伤脑细胞智力退化
炎炎夏日,许多人最爱戏水消暑,但若没有浸泡在水中时,就要记得多补充水分,否则还是有中暑风险。(示意图/侯世骏摄)
为避开地狱级热浪袭来,竟有人在溪边玩水时中暑昏倒,就连夏天夜间慢跑也会「断片」,CTWANT记者就此采访,多位专家指出,关键在于「辐射热」,包括岸边石头或地面及建筑物,吸收太阳辐射后散发出来的热能,反射进人体后温度更高,「如果持续时间过长,脑细胞甚至会被『煮熟』,永久受损造成智力退化。」
根据卫福部统计,2012年热伤害就诊人次5万8千人,2020年暴增到将近10万人,热伤害死亡人数也从10人增加到47人,今年7月统计至24日,热伤害通报更高达556人次,已经是去年同期2倍。值得注意的是,热伤害的个案中,有不少是因「消暑」活动而中暑。花莲曾有一名男子到溪边玩水,疑似中暑昏倒;近年也有许多人选择夏天夜跑,没想到竟然依旧中暑,三军总医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龄受访表示,原因出在「辐射热」。
辐射热是指地面、建筑物吸收太阳辐射后散发出来的热能。朱柏龄说,「如果溪边有很多石头,而且都是干地的话,反而会吸收辐射热,一旦反射上来反而温度会更高。」同样的道理,夜间温度虽然比白天低,但柏油路白天时吸收大量热气,晚上时这些辐射热再散出来,所以还是非常闷热,建议清晨5~6点时运动比较好。
都市中的柏油路、车辆或建筑物,都会散发辐射热让温度更往上窜升,就算不是白天也同样酷热难耐。(示意图/周志龙摄)
朱柏龄分享,曾有一名50多岁跑者,参加大佳河滨公园夜跑,晚上6点开跑,结果快到终点时突然昏倒,送医时体温41度呈现昏迷、多重器官衰竭,10多个小时后才苏醒,结果他完全不记得自己有去路跑。这种类似「断片」的案例并不少见,曾有一名59岁男子在艳阳下工作中暑昏倒,体温飙到43.9度,抢救后虽捡回一命,但脑细胞犹如被煮熟般,男子目光呆滞、反应迟缓,问他今年是几年,他竟回答民国79年。
「热中暑有6大危险族群,包括5岁以下婴幼儿、65岁以上银发族、服用血管收缩药物者、服用抗组织胺药物者、肝肾疾病患者、肥胖者。」中医大新竹附医中医师王祯佑说,中暑的原因就是水分不足与排汗调节不佳,上述这些族群的问题都在于无法顺利排汗,身体自然不能降温,就比较容易中暑,建议天气热时避免在户外长时间活动,同时一定要多补充水分。
「尤其是孩童更要小心,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意识还清楚的话就要立刻补充水分,意识不清楚就要立刻送医!」中国附医健康医学中心副院长林文元提醒,尤其夏天时千万别留孩子待在已经熄火的车内,短短时间就可能发生憾事。朱柏龄建议父母带孩子出游时,准备开水与2条毛巾,若孩子中暑昏迷,父母除了叫救护车,第一时间务必把孩子移到阴凉处,尽可能洒冷水或泡冷水,再把毛巾沾湿后敷在身体上,不时替换,持续降温到抵达医院为止。
朱柏龄建议可从「热指数」来判断适不适合外出活动,热指数是综合温度、湿度、辐射热等数据计算,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署建制有「高气温户外作业热危害预防行动资讯网」https://hiosha.osha.gov.tw/content/info/heat1.aspx,可以查询全台不同区域即时的热指数,用颜色区分,黄色代表容易疲倦、橙色代表可能热衰竭与筋挛,时间太长时间会中暑、红色代表中暑高,不适合运动,建议要进行户外活动时,可先上去查询相关资讯。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