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台湾的命运不能由美国决定

社评

去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北京反应激烈,一度引起美中关系紧张。所幸拜登与习近平11月在印尼峇里岛会谈,双方都展现管控分歧、寻求共识的善意。拜习会后两国外交、经济高层对话陆续恢复,魏凤和、奥斯汀两位防长也在柬埔寨会谈。但中方拒绝恢复军事对话机制,且持续在台海军演,去年底还传出共军飞机与美军飞机在南海近距离接触事件,美中军事角力强度仍高。

美中进入长期博弈

两国经济与外交对话成效较佳,大陆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财长叶伦18日于瑞士苏黎世首度面对面会晤,叶伦表达访问北京的意愿,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于2月5日至6日出访大陆,届时将与新任外长秦刚会面,验收去年拜习会面后的成果。整体看来,中美竞争并未缓和或转向,而是双方都有意愿节制,不让冲突升高以至于失控。

也就是说,美中对抗进入全面性、长期性的博弈阶段,双方都认识到单一面向的对抗甚至一场战争都不可能解决这种僵持的局面,而且代价高昂。当中美进入长期博弈赛局,对台湾而言,有风险也有机会,更要小心面对审时度势,找出自处之道。

日前布林肯出席芝加哥大学活动时被问到美中关系是否已趋缓,他回答是肯定的,但承认台海议题仍是分歧焦点。布林肯之前也透露与秦刚会谈可能会涉及的四大议题,包括俄乌战争、核武问题、高层对话以及释放美国公民等。这四大议题是美方所提出,而且看似要求中方让步的居多。但照常理,这次会谈是美方主动提出并在中方领土会面,除非美方一开始就有意破局,空手而回,否则很难在不作出相对让步的情况下,要中方照单全收。所以台湾问题虽不在美方的议题上,但是很难不触及。

台湾问题对中方而言有所谓「红线」,美方也希望有「护栏」。当双方都认知到要进入长期博弈,红线或护栏的设定更为重要。因为长期博弈或无限赛局最重要的就是要让竞赛可以持续,而非短期或局部的输赢。这就必须在规则上建立共识,也就是澳洲前总理陆克文提出的所谓「有管理的战略竞争」。

以台湾人民为筹码

去年8月裴洛西访台风波后,美方对中方关于对华政策的说词有微妙的变化。去年3月拜习视讯通话上,美方表达「四不一无意」(美国不寻求与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11月的拜习实体会面,美方又加上「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说法。这次布林肯访华,中方必然会要求美方具体落实。届时,布林肯关于台海问题的表述就值得关注。而他的表现也很可能影响接下来叶伦访问北京的收获。

白宫有意让中美关系缓和下来,但受制于国内政治因素。美国众议院民主党失去多数,由共和党主导,特别是在议长选举中,共和党极右派取得极大的左右力量。新任议长麦卡锡上任后,众议院立刻成立「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并获得两党一致的支持。反中仍将是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的主旋律,要提防美国右翼势力「暴冲」,为中美竞争投下不确定的变数。

白宫与季辛吉、陆克文等国际战略学者都倾向中美应该避免摊牌,而要进行长期博弈,美国也有学者建议台湾应避免成为中美摊牌的引爆点。对台湾而言,中美博弈长期化有利于现状的维持,但是从更高层次看,长期博弈下的台湾不应该只是苟延求存,而要在复杂险峻的外部环境中维持生存与发展,为人民创造最大福祉。

美国追求自己的家利益,台湾的命运不能由美国决定。美国智库日前兵推台海战争,假设美国介入、台湾坚决抵抗,结果是北京登陆失败,台湾惨胜却沦为废墟,而这只是第一战。中美博弈无论谁输谁赢,若以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筹码,即使站对边又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