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旺报生日快乐,台湾不能没有你!
台湾不能没有旺中,《旺报》是两岸沟通的桥梁,蔡政府应对《旺报》乐观其成,大陆也应该正面看待《旺报》的价值。图为多位国民党立委与旺中集团一起举行记者会,捍卫新闻自由。(本报系记者赵双杰摄)
绿营将今年选战主轴定调为「反中」,并全面动员打压两岸交流,让支持两岸和平发展、反对台独的政治人物、媒体及企业都受到重重压力。继修订「国安五法」增加两岸交流限制并提高罚则后,又规画在立法院新会期制定《中共代理人法》,企图用「中共代理人」的「红帽子」,以严刑峻法制造寒蝉效应。
这波反中氛围中,以「两岸好,台湾才会好」为理念的旺中集团受害甚深,泛绿阵营发动全面文宣攻势抹红旺中,还发起所谓「反红媒」活动,并利用行政权以所谓假新闻或不符合比例原则为理由,对中天电视台祭出重罚。但什么是假新闻、比例原则的「比例」标准何在,定义模糊,更不应该是行政权说了算。说穿了,抹红抹黑才是对旺中诛心之论。蔡政府为选举目的,不惜让台湾好不容易实现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蒙尘;让台湾社会重新陷入绿色恐怖风险;让两岸关系倒退,不自觉把台湾带入更大的险境。
大陆以暂停陆客自由行试点报复台湾紧缩两岸交流,蔡政府却指责大陆阻挡民众来台呼吸自由空气,还有民进党立委认为,「大陆担心大陆民众体会到自由民主」,因为「嗅到自由的鸟,很难回到牢笼的」。但观察大陆媒体与网路言论,并没有太多人因失去到台湾自由行的机会而对大陆决策不满,反而认为确实应该对蔡政府施加必要惩罚,甚至有人主张「和统无望,直接武统」,正显示了民进党对大陆民情的无知与无感。蔡政府企图诉诸大陆民意,却未察觉大陆民间社会对民进党政府普遍的反感。
蔡政府不理解,也不在乎大陆,但以两岸实力的对比,两岸社会与经济关系的紧密,让彼此误解扩大,甚至产生仇恨,对台湾绝对没有好处。两岸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方式确实差异甚大,历史恩怨亦不易厘清,正因为如此,两岸必须相向而行,而不是设置交流障碍,扩大两岸社会分歧,增添冲突的火种。在两岸交流理念促动下,旺中集团10年前创刊了《旺报》。
「增进两岸相互理解」是《旺报》的职志,「台湾人就是中国人」是旺中的理念,这不是与大陆唱和,而是自我期许与认知。台湾是多元开放的社会,存在各式各样不同立场的媒体,有的媒体讨好亲绿大众,也有媒体迎合独派团体,官方控制媒体则堂而皇之为政府做宣传,难道「万山不许一溪奔」吗?《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那么,认为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违法吗?致力「增进两岸相互理解」有错吗?
旺中标榜「中道理性、真爱台湾」,所有报导与言论都建立在「爱台湾」与「对台湾有利」的立场,绝非「红媒」,更不是与中共唱和。台湾如果还是法治国家,除非经过司法审判,否则没有任何政党、团体或个人有资格认定他人是「中共代理人」、是「红媒」。
当独派不遗余力抹「红」旺中之际,大陆民间社会却因两岸关系恶化而兴起仇台、蔑台情绪,尤其蔡政府积极唱和美国,愈来愈多大陆学者与庶民主张尽快武统,甚至宁可「留岛不留人」。《旺报》「爱台湾」、「对台湾有利」的立场,让旺中遭到池鱼之殃,反台民粹也想方设法抹「独」旺中。令人感叹,当两岸关系恶化,坚持「中道理性」何其困难。
不过,两岸交流是大是大非问题,处境愈是困难愈要坚持。我们确信,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是蔡英文政府为选举需要而刻意操作,随着选举尘埃落定,两岸关系仍将回到交流正轨。即使美国有意操作抗中,但两岸对话解决分歧仍是美国一中政策的核心,美国没有立场反对两岸交流。
长期观察蔡英文总统的政治轨迹,她是支持两岸交流的,陈水扁时代蔡任陆委会主委,当时两岸关系恶化,蔡英文任陆委会主委,在她运作下先后开放第三方入境免签及金马小三通。大陆中断陆客自由行后,蔡政府第一时间宣布将开放陆客第三方入境免签,正是不希望两岸民间交流全面中断的政治讯号。
台湾不能没有旺中,《旺报》是两岸沟通的桥梁,蔡政府应对《旺报》乐观其成,大陆也应该正面看待《旺报》的价值。尤其大陆希望实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政策目标,更需要争取台湾民意的好感与支持,那么,就需要一个客观中性的沟通平台与台湾社会对话,《旺报》正是这么一个积极而正面的平台。
11日是《旺报》创刊10周年,两岸中国人不能没有《旺报》,祝《旺报》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