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陆生愈多 台湾愈安全

社评

国民党立委翁晓玲争取大陆开放陆生来台,陆方人员怨答「你们(台湾方面)有善待陆生吗?」听在期待两岸扩大交流为台海创造和平契机的人们耳中,不觉得惭愧吗?

台湾于2011年开放陆生来台就学,2019年12月大陆武汉爆发新冠疫情,民进党政府很快在次年1月26日宣布暂停陆生来台,大陆于当年4月9日公告暂停陆生来台就读,随着疫情趋缓,教育部在2022年7月及11月开放学位生与短期研修生来台就读。但陆方至今未解除陆生来台禁令,在台陆生人数持续减少,以在台时间较长的研修生及学位生为例,从2016年最高时的4万1975人,减为今年第一季的880人。

民进党政府一再强调,陆生遽减是因为大陆不放人,从结果论看,确实如此,然而,从过程论来看,陆生在台的权益一直比不上外籍生,对陆生日常生活与受教权造成不利影响,加上两岸关系恶化,相互恶感增加,陆生来台求学意愿当然降低。

疫情期间,蔡政府暂停陆生来台时间点比其他外籍生早,恢复来台时间点晚。2020年6月底疫情稍缓,蔡政府逐步开放低风险国家(地区)境外学生返台就学,却以「两岸关系特殊」为理由排除陆生,明显是对陆生的歧视。

当时在台就读学位陆籍学生8353人,因而被拒绝入境返校就学的陆生高达7000多人。担心无法返台,错过注册时间,影响后续就读的机会,这7000多名学生自组「陆生返台推进小组」,争取返台就学的权益,但未获得重视。

松绑歧视政策限制

政府对陆生的制度性歧视现象非常明显,依据《外国学生来台就学办法》,来台就读大专院校学士班及研究所正式学程的外国留学生,在台湾停留6个月以上者,可申请居留签证,但陆生来台就学属于「停留」而不是「居留」,无法取得居留证,这也是陆生迟迟无法纳入健保的因素之一。

民进党长期反对陆生纳保(健保),认为健保资源宝贵必须谨慎使用。总统当选人赖清德竞选期间提出「陆生纳保」政见,政府随后宣布施行,认为是对陆生释出善意。但外籍生早已纳保,台湾在开放陆生十多年后才开放纳保,实在谈不上善意。

台湾是外向型经济体,须尽量扩大对外连结,加上近年出生率急遽降低,不应该把大陆观光客与陆生来台视为两岸政治问题,而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台湾需要争取全球观光客、全球人才来台旅游、求学、工作,我们必须思考:全世界有那么多值得观光旅游的地方、那么多国际排名更好的学校、那么多薪资比台湾高的国家,观光客为什么要来台旅游?年轻人为什么要来台求学?人才为什么要来台工作?台湾一定要有某些特点、优势和诱因才能吸引他们。

台湾在全球留学市场争取更多机会的必要,随着少子化趋势愈来愈严峻而快速提高,否则生员减少后,将不断看到高教规模的萎缩。台湾看待「陆客」和「陆生」,要着重「客」与「生」,不要只聚焦在「陆」,才看得到商机。

更重要的是,随着陆生在台湾、台生在大陆就读,年轻人自然而然融入对方社会,是彼此认识与互相理解的最佳管道;教育部一再表示,支持并欢迎陆生来台就读立场始终一致。但检视对陆生的种种规范及限制,却发现台湾对陆生实在不能算是友善。

善用中华文化优势

陆生纳保问题虽已解决,但对陆生的「三限六不」,及限制留台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仍未松绑。根据《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就读专科以上学校办法》规定,陆生不能申请奖助学金、不得从事专职或兼职工作,连打工都有严格的规范。陆方所谓「没有善待」指的是这些限制措施。

赖清德准总统希望两岸恢复正常交流,那么就应该取消对陆生的歧视性政策,让陆生安心就学、好好过日子,让各大学可以善用中华文化优势争取陆生,愈多年轻人来台就学,台湾就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