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台海安全须靠自己

社评

日本国家安保局长秋叶刚男上任后首次访美,分别拜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国防部长奥斯汀,确认美日同盟对印太地区的重要性,重申两国反对片面改变东海现状,及破坏稳定、威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行为。

不能低估冲突的可能

菅内阁似乎对美国总统拜登「美国回来了」的宣示深具信心,在「抗中」上与美国亦步亦趋。美国对盟国的再保证,使日本对东亚海域问题底气十足,与中国针锋相对,甚至对「台海有事」时协防台湾投石问路。日本防卫副大臣中山泰秀露骨表示,台湾不仅是日本的朋友,更是日本的兄弟、家人,面对中国威胁,日本须予以保护。绿营人士认为,中山副防相的「台日一家人」较「两岸一家亲」更窝心,更能促动台湾人的内心,拉近台日关系,而不思改善两岸关系,但美日同盟未必真能成为台湾安全的战略依托与保证。唯有透过对话建构台海和平机制,才能缓解两岸的「恶意螺旋」。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前在美国阿斯彭安全论坛线上会议示警,「台湾海峡上确实发生误判和错判的危险」。尽管李显龙意识到台湾问题的敏感性,但对台海的误判风险仍乐观以对,认为美国画定「红线」,不容「台独」造次,只要蔡政府不踩「红线」,不要硬闯,北京将克制采取武力犯台的举动,因为轻举妄动风险极高,即便成功,亦将付出巨大代价。

李显龙同意「九二共识」是两岸维持关系与展开合作的可行方法,但蔡政府已表态不接受「九二共识」,制定替代表述又非常困难。马政府时期的两岸对话不复存在,此应为两岸及中、美在台海问题上的误判风险所在。中美关系的一中政策「护栏」不足以保证台海的和平,若北京认为以和平手段无法达成统一的目标,即可能对台动武,无任期限制的习近平在未来无法坐视台湾问题「久拖不决」。

在中、美对抗全面化、长期化下,台湾若参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战略围堵中国,使台湾被美国用于吓阻中国,成为遏制中国的一张牌,消耗中国外交资源,迟滞中国经济发展,亦可能促使北京使用武力的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借此与美国达成新的平衡。当然,武统仍非北京的现实选项,对中国而言,和平的手段仍有可为,不会轻言武统,但台湾不能低估冲突的可能。

保卫台湾非日本所能

日本对台海存在战争的风险了然于心,此即日本心系的「周边有事」,菅内阁关注台海和平稳定意在冲绳。日本首相菅义伟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访问表示,若美、中因台湾发生冲突,「必须保卫靠近中国与台湾的冲绳」。为此,日本决定2022年开始在冲绳石垣岛部署防空和反舰飞弹部队,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4月视察最邻近台湾的与那国岛,拍板电子作战部队驻防该岛。台海冲突,日本洞若观火,但仅能坚壁清野,防卫冲绳在内的西南群岛是日本的因应之道,「保卫台湾」非日本所能,日本国民无意再卷入战争。

应对台海的可能冲突,日本须预先规画国土不遭战火波及的良方,而非向中国叫阵,主动介入「台湾问题」,日本挺台不意味在外交上放弃对中交往,决心与中交恶。应对96年台海危机的桥本龙太郎首相曾言,「以高八度的声音来批评中国并非上策,莫凸显日本批评中国的角色。」中、日政府高层互动虽处于半停滞的状态,但地方层级交流仍十分热络,日本驻北京大使垂秀夫积极推动「地方外交」,建构民间友好基础,为明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暖场。「挺台」与「对中交往」对日本不是「二择一」的外交选项,两者皆为日本国家利益所需,须并行不悖。

台湾应将美、日的支持做为两岸交流与对话的后盾,而不是与大陆对抗的底气。台海安全须靠自己,此不单是军事准备,更应在两岸关系上尽一切努力,重启两岸对话以降低台海紧张。蔡总统的两岸对话之议不能只是虚晃一招,在大外宣上对美交代,而不回应国人对两岸和平的要求,以行动拆除台海冲突的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