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决定台湾命运?
(图/美联社)
台北时间11月6日上午,美国总统大选的开票结果将会陆续传出,为今年最奇幻也最紧绷的总统选举揭晓答案。民主党在各州初选完成之后更换候选人,所以奇幻;两党候选人的民调长期呈现误差范围内的麻花式纠缠,所以紧绷。
在社会族裔高度对立,政策重心南辕北辙,候选人特质迥异的态势下,7个摇摆州选民将决定美国未来4年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世界各国也都只能兜着走,同时也间接决定台海紧张情势往哪里走。
过去几年访台的美国朋友总爱说,国会山庄中唯一能让共和与民主两党观点一致的就是台湾问题,其实乃谕示美国将中共视为最大挑战已是成见。中美两霸孰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难有定论,而对中政策两党战略路线不同,民主党倾向「强权共处」,重点在「管理」彼此竞争关系;共和党想要「战胜敌手」,强调要蓄积「再次伟大」的实力。
习近平与两位政党不同与政策反差的川普及拜登各交手4年,对美国积极寻求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同时,对自身的核心利益和国家主权不会妥协,就是「以我们的两手对付敌人的两手」。而台湾在过去8年则有如兵随将转,一边倒地贴紧美国。如今美国即将换人执政,台湾看来也只能跟着一起转。
川普霸气且时有骇人之发言,其实国安战略套路不难理解,当是凭简单逻辑认知的三把斧头:不容许搭便车占美国的便宜,制造与关键产业链转回美国,及自己的国家自己救。因此才会认定「关税」是字典里最美丽的词藻,也因4年任期内从未派美军海外作战而自豪。
贺锦丽在政治上「偏左」的光谱及对「进步思维」的深度拥抱,并不能遮掩其在国家安全思维上的短板。多数美国政策观察家咸认在对外政策上「拜规贺随」将会存在相当一段时期,而其稍逊的国安决策经验将会更加倚赖国安团队的政策建议甚至操盘。
中美战略对抗始于川普在任的2018年,但4次共军围台军演均在拜登任内。2022年8月裴洛西议长访台后,与2023年4月麦卡锡议长加州会晤蔡英文总统后的两次军演都与美国有关,可算是美中台角力。今年520后及双十后的两次军演就很难牵拖美国。
两年多来的4次中共军演,抹除了70多年的「台海中线」默契,演变成强压24浬邻接区边线的「常态化战备警巡」,台海情势愈益紧张。那些「理念相近国家」在军演的当下,真的都有发表声明关切或谴责,只是等到军演结束再航经台湾海峡行使自由航行权,而国军则是疲惫但无悔地一再奋力顶上。究竟是别人太过分,还是我们也少了智慧谋略,就不好说了。
攻台不如买台,买台不如穷台,穷台不如困台。大陆对台「演而不战,围而不打」的收紧胁迫如果再延续5年,台湾的对外经贸、海空交通、能源安全不会毫无悬念,而为了应对全面武力犯台的「不对称作战」思维与军事投资,是否还有调校空间,都是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从国家安全视角观察,台湾现在呈现「政治内卷,能源躺平」,只顾「攘内」不思「安外」的怪异现象。如果台湾对我国「防空识别区」或「领海及邻接区」以外的事务,总以为可「外包」给美国国安团队来代劳,形同将自己的命运交由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来决定。
川普重返白宫,未必会再做「川建国」,贺锦丽胜选,也不一定像「拜振华」。北京或许仍会头脑冷静,但台湾却难再有罗曼蒂克的空间。(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所副教授、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