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导台独神话的幻灭
(图/本报系资料照)
导演魏德圣因为曾经签了一张4500万的本票给中影老板郭台强,而遭到对方向法院申请扣押魏导所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法院已经同意所请,尽管魏导举证反驳,但法院并没有接受。换言之,魏导必须通过另外的诉讼,并赢得官司,才得以解除扣押命令。
这项诉讼如果没有和解,恐怕要进行5到10年。在那之前,魏导所有的资产都不能够动用,这对他电影的雄图大业,无疑是致命的打击。道理在于,任何都需要畅通的金流。一旦资产被冻结户,不仅投资不会进来,除非郭台强有意放手,恐怕魏导一辈子都被困在这件事上。
就像与许多遭到挫败的事业一样,魏导问题在于心太大,扩张太快。真正的问题是,他所设想的主题脱离了历史和经济的大环境,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他所构想的「台湾人三部曲」,彰显在中国之外创造「台湾民族诞生的神话」。电影拍摄完成后,不仅可以赚钱,留下的布景也可以留下来作为「台湾环球影城」。这种思想主旋律当然受到民进党当局的欢迎和支持。魏导也在众筹过程强调「为台湾人写历史」。此时,魏导已经不是在从事拍电影这门生意了,而是把自己当成台独思想情感的推动者,电影只是政治宣传品。
如此便完全违反电影首先作为娱乐事业的本质,如果要迎合某种文化内涵,那也不是所谓的「台湾民族诞生的神话」,国际电影界连一点小事都不愿意得罪中国大陆,一听到这种概念立刻敬而远之,国内的财团也很现实,有谁要去得罪大陆呢?至于所谓众筹的群众力量,也是杯水车薪。更何况群众也是很现实的,一看到魏导进度缓慢,说话声音很大,事情却如龟步一般。支持的力道很快就大幅削弱。力道一旦停滞不前,接着就是很快地垮下来。
这样说好了,如果要在台湾做一个环球影城规模的基地,首先需要有庞大的客源,除了中国大陆能够提供这种消费能量外,没有地方能够做得到。如此这个影城必须有足够的中华意象,或起码不能够违逆。这时候国际资本才有可能考虑,而且也只是考虑而已。魏导电影事业的是从《海角七号》崛起的,老实说,这个片子拍得不怎么样,但勾起了某种迷恋日本殖民的情绪,成为台湾社会逃避中国大陆竞争压力的某种扭曲的精神状态。接下来的《赛德克‧巴莱》在电影和票房上均大有斩获,使魏导更上层楼。不过,接着他监制的《KANO》则是一部彻头彻尾崇拜日本殖民主义的电影,培养了「恋殖痴呆症」的大批年轻人。这部讨好日本人的电影在日本的票房很差,对于拍过许多战争苦难和批判军国主义的日本电影界来说,这部电影几乎等于战前日本政府的宣传片,本质上是笑话一则。
此时,魏导不只是一名电影导演,而是自视为历史意识的文化领航者,同时也是雄才大略的企业家。这种身段实际上是自不量力,而且脱离台湾和世界的现实。到了最后,他所说和做过的不过是随波逐流中的一个小波浪,等到真正的大浪席卷而来之时,早就消失的无影无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