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唐代长安东西市分布图

在我们中国人的语境里,通常将购物说成是买东西,而只要不是活物的物品,都可以统称为“东西”。关于“买东西”称谓的由来,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跟明代大儒朱熹有关。

一次,朱熹在授课时问诸生:“既然去市井采买,为何唤作‘买东西’,而不叫‘买南北’?”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年仅十岁的小童子站了起来说:“我认为所谓买‘东西’,乃是古人认为东、西二方蕴含木金之物,性属刚强,可置于竹篮之内。而南北二方,一为水,一为火,水不可盛,火不可近,故而人们不说‘买南北’。”此言一出,满堂皆惊,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便是古代对于“买东西”由来的一种解释。

除了上述“五行”说法之外,还有关于集市的说法。根据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学者龚伟考证,关于“买东西”一词的由来,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据说在东汉时期,人们购买物品,大都是选择前往洛阳或者长安。在当时的汉朝,洛阳跟长安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一个位于东边,另一个则位于西边。俗语有“买东”或“买西”,即到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购货,所以“东西”成为货物的代称。

除了汉朝的洛阳城跟长安城之外,流传最广的说法,还是唐朝时期古长安的东市与西市。长安城的前身是隋朝大兴城,皇城东侧设有两个市场,分别在朱雀大街两侧相同的位置,东侧叫都会市,西侧叫利人市,唐代改名东市、西市。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宅第,所以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志·东市》),以汉人经营为主,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以胡人经营为主,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以及从西域带来的香料、金银饰器等日常生活品。

当时在唐朝长安城里,一般普通汉人的社会地位要高于胡人,因此,胡人是不能够进入东市进行买卖的。这样到东市称买东,去西市称买西,统称为“买东西”。另据史料记载,唐朝的古长安有九个集市,东市和西市是其中较大的两个。《木兰诗》中有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老百姓购物大多前往东市和西市,久而久之,将购物称作“买东西”。

此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吃东西”一说,既然“东西”属金木和除食物之类的其他物品,均不可入口,怎么能吃“东西”?清代对此说有精到的解释:“民生日用所需俱出于木,而以金易之。”也就是说,百姓的吃穿用度都取之草木的根、茎叶花果和种子,不是直接得来,便是用金钱所买,所以“东西”又是食物的代名词。文/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