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运动即国力?赛事主办、金牌选手「4大关键」让城市转型
运动员在国际竞技场上的表现,彰显的不只是国民素质,还有国家品牌。(图/张智杰摄)
8月,延宕两年的2021成都世大运落幕,台湾创下全球性运动会参赛史上,境外最佳成绩。在全民沸腾之际,也让「运动是国力」成为热议的话题。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口号,但仔细琢磨,运动对现代国家而言,展现的不只是国民的健康与体力,更是一国或一都的文创、行销、外交、产业、基建,甚至是SDGs等治理实力。
为此,《远见杂志》创新推出全台首份运动县市大调查,并综合各县市及体育专家的意见,梳理出两大面向、21项指标。其中,在总积分的部分,台北市与屏东县分获六都组及一般县市组冠军;在全民运动榜上,新北市及花莲县则分获榜首荣衔;至于竞技运动榜,同样也由台北与屏东拔得头筹。 由于体育立国、运动立县(市)正当红,这份榜单,期许能激发出更强的政府力与民间力,让运动为你我的生活加分。
十面金牌,十全十美;总奖牌46面,境外成绩,史上最优……」
8月9日,在新北市新庄举办的成都世大运返国餐会上,当大专院校体育总会会长王淑音道出本届台湾夺下的佳绩时,上百位代表团员以及在场的与会来宾,都难掩内心的悸动。
尤其随着中华队经典留影投射在大萤幕时,国手们气力拚尽、聚精会神、振臂欢呼、喜极而泣的点点滴滴,更弄湿了不少人的眼框……
诚如这次以48秒62刷新22年全国纪录,并拿下400公尺跨栏金牌的彭名扬所言:「夺金当下还满想哭的……,但这还不是我的极限,我希望亚运能挑战47秒!」他的一席话,让所有台湾人都因着这位突破东方体能极限的选手,以及台湾再创夺牌纪录(此次为台湾在全球性运动会参赛史上,境外最佳成绩),而集体沸腾!
(图/李婉琪制)
运动即国力,亘古不变且更具时代新解
但同样的场景,你我其实不陌生。
时间倒转到2021年的东京奥运赛事期间,当羽球世界球后戴资颖与中国名将陈雨菲在女单金牌战打得难分难解时,全台逾775万人紧盯着电视为小戴加油,致使当天的转播,一举创下18.2%收视纪录。
再将日期往前拨到2017年台北世大运,当中华队愈战愈勇,夺金数创下新高时,原本惨澹的票房,到了闭幕式,1.3万张的票,竟提前被横扫而空。
事实上,这一幕幕激起全民热血的景象,不外有着共同的理由——我们向世界证明了「全球强国能的,台湾也能!」
(图/李婉琪制)
诚如教育部体育署长郑世忠所说的:「国际赛事的表现,不仅增加一国的曝光度及影响力,奖牌数更是评定一国资源与竞争力时,最直观的量化指标。」因此,「运动即国力」尽管早已老生常谈,却绝非华而不实的口号。
1950年代,当时的亚洲首富菲律宾,不仅是全亚篮球的冠军常客,更是首届亚洲杯棒球赛夺冠队伍,但曾几何时,菲律宾政府贪腐、经济沉沦,随着国力走下坡,运动力早已不复当年,如今菲国篮、棒球,已位列亚洲B级以下了。
其实,菲律宾并非运动力随国力同频进退的唯一例证,摊开每届奥运夺牌积分前十大,几乎就是世界GDP前十强。只能说,体育不只是体育,更是个综合实力的IP。我们更能从「运动选手」「主办国家」「运动产业」以及「全民运动」等四大视角,来一窥这番硬道理。
(图/李婉琪制)
视角1〉运动员夺牌,展现国家品牌力、人才培育力
首先,就运动员在国际赛事的表现来看,一个夺牌的选手,彰显的往往是「国家的品牌力」。毕竟运动竞赛的奖牌或胜负,大大关乎国家的颜面,赢者气势昂扬、输者如丧考妣,历史上更不乏因赛事而开战的实例。1969年,萨尔瓦多与宏都拉斯就为争取1970年世界杯入围资格起争执,进而点燃了两国的四日战争。
「运动,是国家的名片!」台师大运动休闲与餐旅研究所教授陈美燕,更一语道破运动与国家形象切割不断的连结。事实上,每次奥运夺金队伍就可以升上国旗或会旗,且让全世界听着该国的国歌及会歌,这是千金难买的国家形象宣传。
除了面子以外,一位杰出的运动选手,更是该国「人才培育力」的展现。毕竟,选手的养成,靠的不只是「个人天赋」,更是周边的硬体设备、教练体系、医疗团队、战略分析等系统性的造就。于是,当参赛队伍与运动员站上国际赛事舞台时,一举手、一投足都彰显了该国的国民素质。
不仅如此,一份美国的研究为例,指出在一群20几岁的美国人样本中,当其他因素不变,曾于高中时期就有参与组织性运动的人,平均薪资多6%。这足以证明「运动力」与「人才力」是剪不断的脐带。
(图/李婉琪制)
视角2〉掌赛事主办权,等于政府力获国际认证
然而用「运动力」来拚斗「国力」,还不只体现在运动员站上擂台的那一刻。从运动赛事「主办国家」的视角观之,无论开幕前的申办过程,比赛期间的活动操办,都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外交行销力、组织整合力、国防警政力、文创艺术力,以及基础建设力。
清华大学运动科学系教授黄煜曾撰文以南韩为例,从1988汉城奥运到2018平昌冬奥30年间,先后主办奥运、世足赛及世界田径标赛的韩国,之所以拚尽洪荒之力成为全球第六个完成「四大满贯」赛事办理国,目的就是藉运动平台,做为国力发展、国际连结、城市基建与软实力输出的重要工具。
仔细观察,韩国每举办一场赛事,确实都会把握机会,将在地文化,无论是韩式料理、韩国明星……,强力放送至国际社会。而后来与曾为殖民母国的日本合办世足赛,不仅展现了南韩在国际上的号召力,更也宣示了「韩国崛起」的事实。
一个城市能拿到国际赛事主办权,等于是该城市综合实力的国际认证。(图/黄菁慧摄)
先不论赛事带来的效益,光拿到主办权,就俨然是对一国家或城市治理能力,进行了国际级「认证」。
因为,想取得国际赛事主办资格,不仅要与他国比文案、比创意,还得比外交斡旋的能力,「主办权一拿到,国际赛事协会还会针对场馆、维安、转播、交通、餐饮、旅宿……,进行严苛检验。」负责操办2023世界棒球经典赛的台中市运动局长李昱叡感触特深。
他指出,当初台中在争取经典赛,不仅要以文创力打败他国的提案,在开赛前,国际评委光对于场内的草皮、灯光、护网都一一检验。为此,台中还请来美国大联盟专家前来指导,连草皮的高度和密度都得精密讲究。甚至,赛事期间,还调了四个分局的警力、设立前进指挥所,进驻维安。
翻开国际足球联合会 (FIFA) 对于2026世足赛的的招标流程简介,也可看出端倪。
其在评量标准中,硬体方面场馆占35%、交通13%,技术支持和国际媒体中心设立为7%、住宿6%,球队与裁判的训练设备需求6%,球迷活动场地3%;而商业开发中,包括整体预算、预计票房与贵宾接待收入,以及媒体转播权与行销收入都各占10%。
然而,一个主办国之所以能雀屏中选,不能光靠「银子」,还得靠「脑子」。以2022卡达世足赛来说,尽管许多人批评该国豪砸2200亿美元的天价办赛事,但仔细解读经费流向,实际用在世足赛上只有100多亿美元,其中更不乏匠心独具之作。
除了一些场馆建材在赛后可循环使用来盖公寓或大厦,以卡达国码974为名的「974体育场」,更用974个货柜而堆起乐高积木式建筑,完赛之后,旋即能拆解运用。同时,为了接待多达120万的各国球迷,卡达甚至将脑筋动到各国邮轮,让这些动辄上千间客房的水上旅馆,取代新建陆上饭店,大大减少蚊子馆的出现。
(图/李婉琪制)
运动成一国、一城ESG、SDGs落地场域
值得注意的是,晚近许多国际赛事的主办国之所以受获好评,更是因为其以ESG这项普世价值,擦亮该国的招牌。
对此,体育署长郑世忠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定的「国际体育运动宪章」就明言:「运动与体育是基本人权!」而陈美燕也指出,联合国运动促进与和平发展办公室提出「运动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与和平的手段」,显见,运动着实是将ESG和SDGs落地的不二法门。
诚如台师大教授李建兴的妙喻:「英文,是世界共通的语言,而运动,则是世界平权的语言!」奥林匹克之所以会以五环为象征图胜,除了期许五大洲团结,更希望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以运动会友。
(图/李婉琪制)
据了解,1896年,首届奥运会在雅典举办后,希腊曾希望将雅典做为奥运的永久举办地,但奥会之父古柏坦认为,奥运会是全人类的遗产,因而力主在世界各地轮办。
后来,国际奥会在上世纪末,体认到气候变迁对于运动的冲击,更自1999年起,将永续发展议题规范为承办城市的责任及评估机制。
自此,ESG及SDGs即成为当今运动赛事的显学与标配,进而影响了所有的赛事精神。
于是,国际足球总会在2006德国世界杯起,开始计算世足赛的碳足迹;国际田径总会在2020年提出十年永续策略,要求所有认证赛事都得规划环境永续作为,包括获得国际田径认证的万金石马拉松及台北马拉松等。
风行草偃下,连办12年的台大EMBA校园马拉松接力赛,2024年的赛事由富邦银行板桥区业务副总经理沈君芳担任总召集人,平常热爱超马的她,更见识过富邦与许多企业在主办超马赛事时,结合ESG精神的范例,于是在操盘这次的台大校园马,即以「校园环跑,永续美好」做为赛事主题。
这场明年初开赛的活动,从筹备时期,就主张成绩单、活动手册无纸化,也强调现场不提供纸杯与瓶装水、物资与奖项以环保或回收材质制作,更与B型企业合作举办植树活动,将可以捐款厂商名义在指定地区植树等诉求,做为活动主轴,吸引了许多企业参与捐赠,堪称为校园赛事的一大亮点。
视角3〉预约下个兆元产业,运动类股涌挂牌潮
值得一提的是,运动,对一个国家或城市而言,更往往是个名利双收的好事业。
从产业视角来看,郑世忠解释,在国家定义的运动相关产业,就含括了职业或业余运动业、运动休闲教育服务业、运动传播媒体或资讯出版业、运动表演业、运动旅游业、电子竞技业、运动博弈业、运动经纪及管理顾问或行政管理业、运动场馆或设施营建业、运动用品或器材制造及批发、零售业、运动用品或器材租赁业、运动保健业等。
而随着运动风气的盛行,全球正进入运动红利的时代,根据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报告,全球运动健康产业规模从2017年的4.3兆美元,预估到2025年将会成长至7兆美元。其中,欧美日韩等先进国家运动消费支出约占整体GDP 2%以上,而目前只占0.7%的台湾,成长潜力可期。
据财政部统计,全台运动相关服务产业整体家数自2017年底2511家,2022年底已达5482家,台湾冀望运动产业能在2030年时成为下一个兆元产业,并非镜花水月。正因为如此,许多运动相关企业皆相继IPO,证交所更将运动产业新增为产业类别。
视角4〉运动医学成王道,救健康也救健保
然而回归到运动的本质,增进全民健康,更是运动之于国力最核心的环节。
晚近,运动处方成为全民医学的王道。所为「动」则得「救」,运动不但救赎国民健康,更也减少医疗支出,不排除更能拯救岌岌可危的健保。对于即将步入超高龄社会的台湾,无疑是一剂社会解药。
台湾首位具医学背景的运动医学博士陈俊忠曾公开指出,台湾2020年研究发现,第二型糖尿病患运动训练每周达150分钟以上者,每年医疗支出比没有运动者少35.34%。而美国2021年也发现,第二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经运动训练,每提升心肺适能一个单位,每年医疗支出就减少5193美元。
总之,运动,让国家更给力,让城市更加分,正所谓体育立国正当红,台湾,准备好了吗?
本文作者:李建兴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9月号447期》)
《远见杂志9月号4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