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留在牌桌上,东风要“大干一场”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本站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汽车5月9日报道    2024北京车展前,“买燃油车成为少数派”的词条,一度登上热搜。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零售渗透率双双超过50%。而2020年,该数字定格在5%还有些费力。

从5%,到2021年14%、2022年25%、2023年31%,再到如今半月过50%的数据。短短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跃迁式成长,所有的中国汽车人也在见证历史,并创造历史。

时代之变前所未有,东风集团也在积极“备战”,转型新能源。岚图、东风纳米、东风奕派随之而来。

对于一家拥有50多年历史的车企集团而言,这种变化是明显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昊坦言,这种变很艰难,但东风all in 新能源的决心更加坚定。

“东风汽车一定会大干一场,不管上半场、下半场,我们永远在场。”陈昊如是说。

在小米汽车与雷军的“泼天流量”,和各位车企大佬下场直播的“热闹”中,中国的汽车行业在2024“卷”入营销。

信息大爆炸时代,有影响力的车企掌门人和更娱乐化的营销手段,似乎更易获得流量的“加持”。

陈昊直言,也会考虑下场直播。“之所以他们那么火,之所以下场做直播,一定有某些道理,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但他也知道,流量等于留量,最后转化为销量,才是每个车企最终追求的。

“流量是一个社会现象,我们必须重视,但也不能流量为王,在这个过程要坚持什么,要改变什么,要继承什么,大家一定要想明白。不想明白的话,有些东西就是焰火,烟花散去一地鸡毛。”

去年11月,为提高营销作战力量,东风集团就在旗下各公司选择了36名营销精英,进入营销学院“头狼训练营”。

在新时代面前,他想尽最大努力搭建东风营销体系,包括营销后面的人才体系,“现在最缺的就是营销人才。”

陈昊强调,东风的营销学院不完全是培养网红,因为关键的营销人才一定出于内部,并懂自家的企业文化,充满热爱。“在央企,有真正的家国情怀,有责任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真正把营销做好”,“也更希望东风的网红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观点。”

东风的转型不是在一张白纸上重新画画。

1969年,东风集团前身,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成立于湖北十堰。它是中央直管的三大车企集团之一,也是中国汽车工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既要转型,也要平稳的东风集团,在去年8月宣布实施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对东风风神、东风奕派和东风纳米,进行管理体制调整。

一句话概括就是,集团直管三个品牌的商品企划、营销和制造。各有标签的三个品牌,也互为补充。

同时,在体制上,集团改为推行项目制,强化管理,一个项目团队对一个车型负责。

陈昊解释到,围绕这个车型,其他各个组就是球形的,“做得好有奖励,没做好就下课,这是内部的激励机制。”

可以看到,东风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更重视市场,也更重视经营了。

在此之前,东风集团一手孵化了岚图品牌,2018年就设立项目组,被称为H事业部。目前的东风,已基本完成新能源“三电”产业化布局,自主掌控了SOA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十合一高效电驱动、固态电池、800V+4C快充、马赫电混PHREV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同时,东风也将研发力量集中起来,设立研发总院,形成“1+N”研发体系。“总院不仅是(包括)乘用车,包括商用车都集中在一起,便于整个模块化管理。”

今年,东风就将推出13款新能源乘用车和7款新能源商用车,全年销量目标32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目标100万辆。未来3年,东风集团还预计投入600亿元,布局新能源。

尽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数据进入新的历史节点,但离全年零售渗透率超过50%,还有一段窗口期。

为了留在牌桌上,车企们都在降价混战,竞争愈加激烈。

按陈昊的判断,当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以后,行业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升。

但在这样淘汰赛中,牌技是否优秀或许不是最重要的,有没有资金才是持续的根本。

“对东风汽车来讲,我们将在不损害质量和对客户承诺的前提下,尽一切努力把内部精细化管理作为机制,在成本上构筑竞争力。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我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赢得我们自己的市场。”

值得一说的是,今年3月,国资委透露消息称,将对三大央企单独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考核,不会只考核利润。陈昊解读到,“3月份国资委解绑新能源业务考核,还是希望大家不要背负太多包袱,这个方向是对的。”

她也说到,“沉淀的最后,还是要靠科技、技术来证明自己能够在场,其他的东西可能都是烟雾,可能会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