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讪笑小耳症父亲道歉 青年徒步461公里募款助颅颜病童

▲徐士哲与女友陈君瑜暑假徒步461公里介绍颅颜病症,盼社会能更了解。(图/罗慧夫颅颜基金会提供)

文/中央社

徐士哲在小学时,曾用错误方式向同学介绍患小耳症的父亲。今年22岁的他,暑假徒步跋涉461公里介绍颅颜病症,盼透过了解让社会更友善,也为当年的自己向父亲说对不起。

今年51岁的徐仲明,出生时右耳只有耳垂、没有耳壳与听觉构造,家里一片愁云惨雾;幸在口耳相传下,得知有个只会讲台语的外国医师罗慧夫,经历3次手术,取肋骨做出耳壳形状、改善外观。成长过程虽曾被霸凌、受人语言所伤,他仍积极乐观、正向面对。

当爸以后,徐仲明以幽默方式向年幼子女说明,「是跟哆啦A梦一样被老鼠咬掉耳朵,所以才会少1只」。不料儿子徐士哲在小学二年级的校园园游会上,主动向同学们「炫耀」,「我爸只有1只耳朵」。这让他惊觉,不能再以风趣方式让孩子认识颅颜病症。

除非先天颅颜缺陷患者本人主动分享,不然旁人用幽默的方式来介绍或询问,对患者来说恐是二度伤害。因此徐仲明在回家路上,放下平日的幽默,严肃介绍小耳症,盼让孩子从小正确认识疾病,以避免不友善状况再次发生。

长大后的徐士哲,也逐渐意识到,「连最亲近的孩子都会用错误方式来看待小耳症,那先天性颅颜患者在学校、在路边受到的歧视,是不是更严重?」因此利用今年暑假,与女友陈君瑜从台北出发,徒步走到屏东,沿途向路人介绍唇腭裂、小耳症等颅颜病症,盼社会别再因为不认识颅颜疾病,对患者不友善。

虽然遇到强烈台风凯米搅局,他们仍克服风雨、中暑、晒伤脱皮、脚底起水泡等挑战,花26天走完461公里。徐士哲说,过程中民众都很友善,有人送饮料鼓励、卡车司机停车捐款支持;还有阿姨红着眼眶抱着他们,谢谢他们用行动让更多人认识颅颜孩子。

徐士哲今天在「因为爱,所以完整」记者会上,把沿途募得新台币7万6000元的扑满,捐给罗慧夫颅颜基金会,也替小学时的自己向父亲说声「对不起」,成为今年爸爸节礼物。徐仲明说,过程中虽然担心,但看着儿子走到终点,真的非常感动。

罗慧夫颅颜基金会执行长陈依伶说明,基金会自1999年起,服务对象自唇腭裂患者扩增到小耳症,至今已服务近3000个小耳症家庭。如今小耳症的家长不用太担心,台湾不仅有目前全亚洲目前最厉害的外耳重建医师,基金会也透过从小营造社会支持网络、入校推广,改善孩子的心理社会适应,让孩子不孤独,帮助孩子喜欢自己、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