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川端康成在宫崎
川端康成在宫崎住宿的房间。(莫云摄)
镌刻玉响书名的石碑。(莫云摄)
川端康成观赏夕阳的阳台。(莫云摄)
1964年初冬,川端康成来到大淀川河畔的宫崎市。那年,他六十五岁,带着一本《古记事》,专程造访这古神话的原乡,为NHK以他的小说筹拍的电视剧探勘场景。
时隔近一甲子的秋日,我带着他撰写的《睡美人》,走访了这九州的阳光之城与蜜月胜地,入住作家曾经下榻的「宫崎观光饭店」西翼522室。
2019年,在当地居民的呼吁下,这幢为防震而重新整修的温泉旅馆,终究将文学巨匠住过的房间保留原貌,并开放给旅客住宿。隔年开春,我们刚庆幸在网路成功订房,世界竟无预警地爆发百年大疫;延宕了一千多个日子后,才得偿夙愿。
芝麻,终于开门了!心绪难免期待悸动。进入玄关,映眼就见大片榻榻米铺垫的和室。灯色晕暖的氛围中,视线立时被磁吸到壁龛墙面悬挂的,川端康成写给当时导游的信笺与作品的手稿影本。另一侧的书桌上陈列着《伊豆的舞娘》、《雪国》等名著;意外的是,书架上竟然还有一本遍寻不着中文纸本的,日文精装版的《玉响》上册──那是作家在此赁居半个月,却始终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眼前最不容忽略的,当然还有室外那爿稍嫌简陋的阳台。那时刻,川端就是伫立在这狭仄的阳台上,痴然凝望着桥上的夕阳从大片绚烂的金黄橘红转化绛紫青灰,将灿亮的光影曳洒在粼粼的河面上。夕阳真美啊,这恰是暮年的作家有感而发地赞叹着,决定续住宫崎的原因,也在此写下了《玉响》的第一章:〈宫崎晚霞〉。
阳台外,隔街就是大淀川悠缓的河水,水面清晰映照着对岸一排楼屋与云朵的倒影。左右两侧都可见车水马龙的大桥,而被纳入「橘公园」的河畔却规划成大片绿地与步道,不时可见三两游客悠闲散步其间,草坪上还有一座座蓝白或红白相间的遮阳布棚与休憩的木条桌椅。更显眼的则是一长排美丽的棕榈,大片披散垂缒的绿叶,曾被作家在书中比拟为凤凰的羽翼;这宫崎最常见的路树,也为水岸城市形塑了旖旎浪漫的南国风情。
夜读《睡美人》,这是川端年逾花甲,尚未造访宫崎之前的著作。薄薄一本中篇小说,同样令人为他纯熟细腻的文笔惊叹。而字里行间毫不掩饰的情欲冲击,以及对生命脆弱的质疑不安,都呈显著作者在桑榆晚年时,面对青春逝去的缱绻眷恋以及无可挽留的惶惑骇然;那是樱花纷纷飘零的美丽与哀愁,也是荒城之月的澄明与侘寂。
翌日,我们沿着河岸漫步。发现旅馆对面的草地上竖立着一块镌刻「川端康成文学碑」和「玉响」的碑石,背面还有此书首章前两段与简介的铸文,可见宫崎市民对文学大家的景仰与重视。只是,从来无人知晓四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为何始终未能完成此书,一如他生命的未竟之旅。
河上有只落单的水鸭,时潜时浮;有时还可见到一两条鱼儿倏然蹦出水面,一身银白鳞片在阳光下闪煜着炫眼的光,凌空挣扎翻个身后,又扑通跌落水中,激荡起回圈的波纹。看着走着,又发觉棕榈树下摆置着两颗大小的白色石球,原以为是抽象的现代装置艺术,趋前近看,球体下的石碑竟刻着「水神」二字。
是呵,这里原本就是著名的神话之村。当时随身携带《古记事》做为导览的川端,还曾比对着寻访邻近的高千穗、青岛、日南海岸与搭建在海蚀岩洞下的「鹈户神宫」。彼时,他应是𫘤立在怒涛拍岸的海滨,遥想着上古世纪开天辟地时,诸神鏖战的天空,风火雷电壮烈交响的故事,并将其写入《玉响》一书中──而这也恰是有些评家认为大段神话的「插播」太过牵强,无法与主角直木和三个女儿亲暱互动的微妙情感衔接融合,以致小说后续难以为继的缘故。(有趣的是,川端此书虽未完成,接待他多日的导游渡边纲缆却在接获作家诚挚的亲笔谢函后,写了一本《夕阳下的川端康成和日向路》,因而名闻乡里。)
大淀川默然无语。深流的静水,潜淌着岁月积累的智慧,也是永不平息的烦恼。不远处的对街,就是那座布满岁月沧桑的白色小阳台。揣想着暮色中的川端康成兀立其上,耳际彷若响起翡翠勾玉清脆细致、若有似无的撞击声。或许,那就是多愁善感的作家看似水面无波的心境下,百转千回的幽微起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