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分治 赖清德的国防抉择

(图/本报系资料照)

历史上,中国历朝历代的领导者,常常需要同时具备军事才能和统治能力。然而,随着宋太祖实行「杯酒释兵权」,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军事权力被剥离,国家进入文官体系主导的时代,改变了权力结构,也形成「文武分离」的治理模式。

这种文武分离的政治架构,至今仍在许多现代国家中发挥作用,台湾也不例外。当面对来自北京的军事压力时,台湾是否需要一位具备军事背景的领导人,以担负国家安全责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具备军事背景的领导人在面对外部威胁时,通常能带来几个明显的优势。首先,他们能迅速判断局势并做出军事决策,提升国家防卫的效率。其次,这类领导人往往更能有效地掌控军队,减少军事力量独立化的风险。此外,他们在国防资源配置上,具有更灵活的战略思维,能够在面对国际竞争和大国压力时,做出更具战略性的调整。

然而,这类领导人也有可能过度强调军事与国防,从而忽略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强硬的军事立场也将导致国际关系中的摩擦,损害国家的国际形象,进而影响减少国际社会的支持度。

当前,赖清德总统并未具备深厚的军事背景。他在今年的国庆演说中提到的「新两国论」,这一立场展示他对两岸关系的务实观点,但也反映出台北在内政与外交上所面临的困境局势。赖总统作为一位民选领导人,面对来自北京的不断升级的军事威胁时,他是否能够维持国家安全,仍是一个值得观察的问题。

北京对赖总统的「新两国论」迅速作出回应,并于10月14日凌晨时,宣布环台军事演习「联合利剑2024B」,显示其对台北的政策走向保持高度警惕。面对如此情况,赖总统必须依赖专业的军事顾问和国防部门来制定应对策略。这也限制他在军事事务上的决策灵活性,尤其是在面对迅速变化的地缘政治局势时,这可能影响台海地区的长期安全。

因此,台湾的国防政策必须谨慎平衡国内经济需求与军事支出,避免过度军事化的策略,这是赖总统在其任期内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关键在于他能否有效整合军事、经济、外交等多方面资源,并在国际局势中保持灵活务实的立场,保持决心和务实的策略,相信才能使国家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