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社會事件簿】杜虹/馬頭山
图/AI生成/柳佳妘
从新闻媒体上,看到马头山居民抗议五十五公顷光电场设置的消息,脑海一阵浪潮澎湃!这是当地居民第几次为守护乡土而抗争呢?从事业废弃物掩埋场到养猪场,再到光电场,连续三波的开发对抗!这是怎样的一片土地?激荡如此一道道多事波澜?
二年前的四月,我走在马头山竹戈寮的135号乡道上,那是我第一次拜访马头山。日正当中,起步不久便看见两道艳红的鸟影横越道路停栖在杂木林间,竟是遇见必教人惊呼的稀有鸟类朱鹂,这次相遇一对!
怦然的心跳还雀跃未息,在竹鸡进行曲般的响亮鸣声中,又见一只凤头苍鹰被乌秋自树林追赶上蓝天,且在空中不断纠缠。这是一个繁殖的季节,显然林间猎鸟高手凤头苍鹰入侵了以凶悍闻名的乌秋领域。一只中型的猛禽被身型小许多的鸟追赶着,画面颇逗趣。
约莫十分钟之后,来到几棵落叶的大树前,一眼便看见秃枝上一个鸟巢,乌秋蹲坐在巢中。以往的鸟类观察经验中,乌秋喜于追随保育类的黄鹂鸟筑巢,目光试着搜寻无叶的树枝,果真寻见了孵巢的黄鹂雌鸟!不久之后,一道鲜黄彩光停落巢侧,是雄鸟归巢。这是怎样的一个地域?可以在如此平凡的乡道、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体验如此精采的自然景象!
很难相信在西部浅山乡间可以相遇这样的惊喜。短短三十分钟的餐后散步时光,马头山便在我的记忆里留下动人的光亮。
后来常在通讯群组中,看到马头山伙伴传送精采的自然画面,动物植物都有,其中印象最深刻,是穿山甲妈妈以臀尾背负幼子行走的影像。穿山甲全球濒危,即便我长年在国家公园工作,这样的画面也不曾遇见。这不适宜人类种作粮食的「泥岩恶地」浅山,无疑是自然生灵难得保有的生存乐园。
马头山所在的广大区域,为冬季干燥气候,依过往纪录,全年降雨量约百分之九十集中于五至九月。区域地质以透水性较差的厚泥岩层为主,降水不易渗透至土壤中,多半土地冬、春季节相当干燥,且地表因雨季降水冲刷形成脊峰、泥裂、土指等恶地地形,植群难以丰茂。然而马头山本体,却是可以慢速透水的砂岩,悠悠岁月所留存的水持续下渗,使该地出现岩壁及地下流泉,维持了干季的生态系统运作,也因此孕育出独特的厚圆泽蟹族群(此区食蟹獴的主要食源),以及特殊的植物相。这里记录有台湾特有却稀少的岩生秋海棠、野地濒危的泥岩恶地指标植物大叶捕鱼木、枝叶遇外力叶片立即闭合的羞礼花,以及外型讨喜的泽泻蕨等珍贵花木,宛如泥岩恶地中闪亮的生态绿洲。曾有植物学者形容:「小小马头山存在石破天惊的国宝级珍贵自然演化奇迹。」然而台湾西南境的泥岩恶地生态系统,学界尚未有全面的深入研究,显然这特殊的生境,急需更多的专业探索。
马头山地区现住人口不过百多人,却有着一群奋力守护乡土的居民,2015年起便为拒绝事业废弃物掩埋场的开发而投入环境运动。这个夏天,我在公共电视看到「马头山自然人文协会」黄惠敏理事长接受访谈,她头戴穿山甲鳞片式样的大头饰,如数家珍地细数家乡各种独特与珍贵的动植物,并高喊我们希望能成为国家自然公园……我心中不禁升起浓烈的不舍与疑惑!
生物多样性保育是我工作单位的核心目标,这二十年来,为保育浅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在国家公园内多个社区推展环境资源管理伙伴关系计划,力求落实社区保育;近年又在半岛农地发展友善农业计划,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验中,社区营造与友善农地推动工作最难都在「人」。而在马头山,这座岛屿幸运地留存了精采华美的浅山自然生态,且社区居民多年来主动投入环境守护运动,奋力想保留居住地的自然资源,这般可贵的动植物生态,这般难得的人资,怎会被漠视呢?
我第一次拜访马头山的那个春天,是应邀前去与居民分享我的社区经验,当时国家公园系统正在当地进行「浅山地区环境保育伙伴关系与社区培力计划」。那年秋天,马头山居民也来到垦丁港口社区参访取经,我再度与这些伙伴欢喜相见。一切看似顺利,自然资源与人心都齐备,只不知为何东风迟迟不至?二年后却见马头山居民抗议光电场设置的报导!
马头山人口不多,但如若自然生灵能通人语,为保有生存栖地而抗争的声量该有多大?一方水土的自然体系,是当地物种历经百年千年的适应演化而成就,这样的天演栖地一经破坏,其中生物失去长时间适应而来的栖所,人们即便想以他地作为「补偿」,也难竟全功。由于自然体系中各项环境因子点线相连、关系复杂,在整体研究调查尚未完备之前贸然开发,极易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台湾岛屿地狭人稠,泰半浅山地区皆已开发,如朱鹂、黄鹂及穿山甲这些浅山物种皆因栖地消失而陷入稀少或濒危境界,现今能供这些物种生存的土地鲜少,我们在国土规画使用上已无挥霍的余地。
2024年的夏天,马头山的绿地、流泉与自然生灵还安在。祈愿可贵的自然资源与斯土斯民的爱乡之力,能得天之助长存;但愿下次再访马头山,保育类的朱鹂、黄鹂及穿山甲仍然平安繁衍,也期待岩生秋海棠在潮湿峭壁上,成片绽放专属这座岛屿的粉红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