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紀念冊】唐捐/完整的星空,完整的寓言

杨牧纪录片《朝向一首诗的完成》剧照。(图/目宿媒体提供)

当各成风姿的星座逐一就位,我们便拥有了一整片灿烂的星空。

一首诗,一本诗集或文集,一部全集:这是认识诗人的三种层次。

杨牧的精致性见于诸多晶莹的文篇,小至分行断句与标点,大至通篇文辞风格、象征系统与声响结构,无不充满值得细细品味的匠心。这样的阅读乐趣,有时可以不赖书本,而在包含网路在内的各种媒介上获得。然而,这种读法终是片段的,偶遇的,并非操之在己,所得亦多局限。作为一个积极读者,以一本书为基本单位去体认诗的意义,必有格外甜蜜的报偿。

诗集的观念,古今不太相同。李杜文章,光焰万丈,诗人在世的不同阶段已有各式各样的稿本留传,但终究归档为「一本」以诗人名号总而系之的诗集。现代诗集则往往为诗人在特定时期,自行统整创作成果。——虽不乏单纯以时间断代而成书者,但好的诗人常会借此盘点自己此一时期关注的主题、形式与风格,彰显其创作理念。因而诗集的编成如同写诗,其名称也往往借用一首诗的标题。而现代散文集的概念,大约从周作人、徐志摩开始,也都以文艺性为准则。

杨牧鲜明的美学自觉,即表现在诗文集的编定。仅以散文创作来说,《叶珊散文集》(1966)完整地展现了以浪漫主义为内在资源的诗化散文,延续了徐志摩的语调与神情,而又创造了自己的美感情思。这当然不是编辑成书时才产生的,而是在写作五年之间逐步显豁的创意之轴。下一本散文集《年轮》(1976)则根本换了全新的发动机,性能为之丕变。每一本书都是一部完整而独立的机器,与他的另一本书都有关联性,但其断裂性与跳跃性更能激荡人心。

例如《搜索者》(1982)之秋声始作,猛于文体突破;《交流道》(1985)之从容议论,展示深广的文化关怀;《山风海雨》(1987)之多音交响,开启了大河式的自传书写;至于《一首诗的完成》(1989),活用书信体,更新文艺谭,语法极为迷人……以上皆在1980年代完成,如不是从「书」的概念去把握,但就编年读之,便无法充分体认其精采。合起来看,杨牧文笔之多样性与创造力,就更昭然了。何况这段时期,他还出了不少经典诗集,编校了多种深具史识的选集,并从事于锐利的文学批评。

所谓「全集」即为个别诗文集之合璧,完整展示作家一生的创作成果。通常在编辑上会照应到几个要点:一是文类,二是编年,三是主题。由于杨牧自年轻以来,即展现了强大的自我编辑能力,再加上洪范书店具有极佳的书籍体例,他的原刊诗集、散文集以及自编的三大卷诗合集本就足以为定本。杨牧创作,向来有标注年月的习惯,因而也不需多费心思去考订。《杨牧全集》的前十二册,总汇历来的诗集与散文集,堪称大师一生的文学精髓,最为广大的读者所赏爱。然而要成为杨牧的「核心读者」,不得不持续往下面推进:读完文论,方能理解其文学体系,学到根本。读过译着,方能见识大师融贯古今中西的眼界与笔力。

诗人兼为杰出的学者与译者,堂庑特大,许多观点都异于大名家。我姑且櫽括其言,很快援举数例。胡适说:西洋散文什么样式都齐备,中国传统散文单调得很。杨牧会说:不是这样吧,刚好相反。周作人说:晚明小品是现代散文的源头。杨牧会说:慢点,先别说庄孟左马,唐宋古文也不是你想的那样。纪弦说:效法波特莱尔以降。杨牧会说:至少也得荷马以降吧。洛夫说:超现实主义是唯一的出路,杨牧则会说:欧洲诗潮的精髓远不止于此,叶慈才是大诗人……这些议论都涉及文学观念的深浅宽狭,杨牧之所以成其大,即在于他的见解以及据此所做的实践较为优胜。

这次的编辑工程最耗力,但也最令我们长久追踪大师的读者感到振奋的,宜为「别卷」里的集外集与书信。杨牧一生的文学事业如此绵密,散落在集外的文字自然不少。——有些应出于作者结集时刻意的拣择,有些或格于体例一时无所归属,有些则只是恰好遗忘吧。无论如何,这些集外诗文所含带的讯息,实为理解杨牧创作历程的珍贵旁证,我们而今读来,有如新作一样鲜美。至于那些与师友及后辈交流的书信,或郑重而论,或信手而书,却也蕴含着大师的风雅、才识与性情。读过杨牧、痖弦往复书简的,一定会知道趣味多多,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又舍不得一下子读完。

全集展示了一位作家的格局,杨牧充分实现了文质彬彬的理想。他一方面具有精纯的美学信念,力求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平衡,谨慎避免文字沦为一时新闻之注脚。另一方面,他向往苏轼与但丁在文学创作之余,「写干预朝政的策论以及批评教会的小册子。」相信适时介入现实,可以使文学在美感之外,添加知识与道德的肌理。他曾说:「我正想掌握多种文类以处理不同的题材,以这个境界为学术和创作的调和,并希望借此安身立命,俯仰无愧完成一生的工作。」我们综览杨牧全集三十册,看他进而以文涉事,退而编织情思的黼黻,成就实在惊人。

诗与文互证,由前期到后期的脉络,文学体系的构造,生命情调的开展。

让别人去读流行的东西,我们来读全集;有些隐秘的快乐,只属于我们。

杨牧全集《别卷》。(图/洪范书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