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的碑傷心事
日前台南大南门碑林遭人泼洒不明液体造成损毁,大众对这样的新闻关心恐怕少之又少,一般人看到这样的石碑,大多也只是「有历史」的感觉。
大南门碑林的保存现况虽不完善,但起码集中保管比散失来得好。过往台湾因石材质地不佳加上取得不易,民间常用沙岩雕刻,风化程度更是严重。日前笔者参观某庙宇时,细看庙内保存重修者捐款石碑,不少是民国卅九年任职虎尾糖厂的员工,从捐款金额大约可知是旧台币「四万换一块」的年代,因石材质地不佳,有些人名与捐款风化模糊难以辨识,加上碑前还堆积杂物,不仅辨识困难遑论研读。
这些具有地方历史意义的石碑,有不少被弃置户外任由风吹雨淋,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有清乾隆墓碑,就被怪手翻断成两截弃之路边。也许这些石碑说不上有多大的文献价值,但至少对于研究区域史或人群互动发展史仍具有意义。我们应思索,也许能让类似石碑与复刻石碑同时存立,让原本的石碑可以集中收藏或妥善维护,以减少被自然或人为破坏。再者,石碑内容也许枯燥无味,但若能从旁教导民众学习拓碑,让石碑不再是冷冰冰的文资,吸引民众加入研究,更能达到文资保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