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伤心 良有以也

李福生

不久前,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来到鹿港参观鹿港的桂花巷艺术村,并与地方文化代表畅谈如何保存历史文化建筑,但她说,来到鹿港,看到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并陈,内心有很深的破碎不完整历史感,这令她感到很伤心

蔡英文的伤心良有以也,在报纸上常有读者为文呼吁须善加保护审查中的文化资产,希望借此让人们能透过这些文化资产来认识古往今来的人文荟萃与增加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然不容否认的是,文化资产总是随着时间而荒废倾圮,故而如何能让这些历史建筑再度展现其往日动人生命力,在汇集人潮的同时来为历史留下最好的见证,便是现今政府文化部门所应思索与努力的目标及方向。

镇内,鹿港八景中的「杨桥踏月」是集合社区营造力量来整建成功的,在鹿港文史名家叶大沛的鹿谿探源中有一段「杨桥月明日黄花」的文字是如此描述:「杨桥虽已逝,皓月当空大道窄巷古碑复幽禁,后之来者,欲寻迹而不得,欲访古碑而无从,杨桥踏月,名存实亡,可以休矣!」。

可是,如今,在社区营造的力量下,民众自动自发打造杨桥踏月的风光,终使睽违近百年的历史建筑重现眼前,现今杨桥公园柳树垂腰,鲤鱼戏池荷花羞娇,夜晚凉风木桥,明月当空,于上漫步真乃心畅神怡;整体环境在符合历史情境的规划下极尽妍美,让人有入杨桥即入历史之感,此由民间自行出资动工兴建之鹿港美景,在时间的缕缕幽情中重现生命,又再度成为地方宝贵的文化资产,假日游客如织。

蔡英文说,祖先留下来最有价值的事物需要关怀,现今便是保存的好时机,如今的竞争力在于人文问题,而文创产业则是很珍贵的资产,需要用心耕耘,善哉斯言,可是如今政府关于古迹与文化历史建筑的保存,始终无法令民众满意,古迹与文化历史建筑必须倾圮到一定的毁坏程度,需透过媒体的报导才会获得政府文化单位的重视,这种文明的延续欠缺生命化,更道出目前政府文化单位并无足够的政策将重点放在文化保存上,文化历史建筑的相关保存政策实有待加强。

一位读者黄如辉投书中国时报时论广场,呼吁地方政府为管辖区域内成立「古迹健检普查团」与「古迹银行」,将相关古迹修复人士纳入健检团,为古迹做定时的检查,地方也应积极为古迹开辟财源,鼓励大众定时小额捐款成立「古迹银行」,并请邀专业经理人进入古迹银行,对古迹等历史建筑的临时经费或维修经费提供挹助,也可以提供被认定为古迹的建物所有人得到相对的保障。

基于前述,集合民间的力量修复古迹与文化历史建筑,已有成功之例可寻,而无论是企业认养古迹,或是结合政府与民间的力量,共同进行古迹文化历史建筑保存,在与当地民众充份沟通,了解地方需求后,一个真正修复古迹与文化历史建筑成功的典范始可诞生。

●作者李福生,现居彰化县鹿港镇,自由撰稿人。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