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环境浅析
2015年是我国商业航天元年,至今已发展了7个年头。下文从行业政策、行业发展结构、市场规模、投融资情况四个方面对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环境进行分析。
1.行业政策
从政策导向上看,国家鼓励和支持商业航天发展。2015年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2020年,“航天航空事业”、“卫星互联网”纳入国家“新基建”;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2015年至今,我国在商业航天领域颁布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2017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法规,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进一步规范商业运载火箭发射等,鼓励商业航天发展。
地方政府层面,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海南、广东等地方政府也陆续释放政策红利,加紧商业航天布局,推动行业发展。
但是,目前已经出台的商业航天法规大多集中于卫星领域,商业运载火箭相关部分较少,且缺乏航天法等顶层制度设计,因此未来政策法规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行业发展结构
民营企业在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中占据绝对数量,且迅猛增长。根据未来宇航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已注册的商业航天领域公司共计141家,其中民营航天企业123家,占比87.2%,近三年就成立了57家。141家商业航天公司中,卫星应用企业最多,占比28%,占比最低的是卫星发射企业,为16%(参见图1)。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注册商业航天公司进一步增长为313家。
图1 截至2018年底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业务分布情况
2018年已注册企业中,卫星运营和应用企业占商业航天企业总量的近60%,卫星发射企业少且多处于研发阶段,掌握成熟技术、成本低廉的发射企业优势明显。截至2022年5月底,成功实施入轨发射的公司包括民营火箭公司星际荣耀、星河动力,国家队背景的长征火箭、科工火箭。其中,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2020年、2021年连续两次发射均获得成功,实现了国内民营火箭的首次连续成功和首次一箭多星商业发射的新突破。
3.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超万亿,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根据网络公开数据,2021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为11,769亿元,是2015年的3.1倍。2017-2020年均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参见图2)。
图2 2015-2021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及增速
此外,根据相关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元,达到24,060亿元。
4.行业投融资情况
商业航天备受资本青睐,投资热度持续高涨。根据天眼查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融资事件163起,融资金额超400亿元,参与商业航天领域相关投资的VC/PE机构超100家。其中,2021年全年共发生48起商业航天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100亿元,是2018年的近3倍。2022年第一季度,有至少21家商业航天企业宣布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超37亿元。
投资轮次方面,仍多为早期项目,天使轮、A轮等占比较高;公司方面,社会资本向产业领先企业靠拢,马太效应初现。蓝箭航天、中国卫通、长光卫星、科工火箭、星河动力、星际荣耀等拥有成熟产品或成功经验的企业持续获得多轮或高额投资;投资者方面,产业链布局趋势明显。顺为资本、经纬中国等专注于互联网产业的基金公司分别对星际荣耀、银河航天、天仪研究院进行了投资,对火箭发射和卫星产业都有布局。元航资本对星河动力、航天驭星、微纳星空进行了投资,对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及运营环节都进行了布局。
综上所述,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支持商业航天发展,行业玩家数量快速增长、竞争日益激烈,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投融资总额持续快速增长。
作者:方方,北大纵横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