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2050净零排放 台湾的路线图(下)

在2020年台湾能源总供给量13,848万公秉油当量中,依能源种类区分,化石能源占比高达91.34%,显示台湾能源供给太过集中于化石能源,且台湾近98%能源依赖海运进口,不利于能源自主战略。政府有责任开发自产、供应稳定且环保的替代能源。

再从燃料别的发电结构观之,2020年台湾总发电量2,801亿度中,燃煤占44.9%、燃气占35.7%(两者合计占80.6%)、核能占11.2%、再生能源占5.5%、其他占2.7%,显示电力供给存在极度向化石燃料倾斜的危机。2025非核家园目标将届,到时除了核能发电将减产约314亿度,若再加计燃煤发电规划将降产828亿度,总共发电供给降低了1,100~1,200亿度;而未来3年内要仰赖再生能源发电建置来补足用电缺口,挑战极大、甚至不可能达成。

究其原因,首先为台湾土地面积有限,难以大片土地供给太阳光电电业者使用。其次,虽然台湾风电潜力极好,但由于风电设备国产化政策要求;涉及国外厂商技术移转与本土厂商学习曲线能否顺利搭接,以及风电各零组件与基桩等国产化的产能和技术人员是否足够等挑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阻扰了国际工程人员的往返,也推迟海陆工事的进度。绿能产业发展面对前述挑战已致使2021年绿能发电占比仅5.5%,明显落后于12%的年度目标。

国家能源转型进度迟滞、产业又面临国际供应链的减碳要求,但却陷入买不到绿电的窘境。政府宜尽速务实协助风电产业整合资源并排除障碍,力求缩小用电需求缺口,让燃气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能源结构目标虽不可能于2025达成,但也尽可能不要延迟太久。

此外,过去绿能较少讨论氢能,在英日德等国的2050净零策略里,氢能已是新兴能源。当务之急是,政府「展绿」政策应纳入更多新兴、具潜力的绿能开发,包括地热、绿氢等新兴洁能科技。在国际技术合作之下,氢能的工程与安全问题应可很快克服,并投入在产业应用之中。

随着绿电供给的成长及可能并入电网,智慧电网与储能技术就必须纳入电力供给体系,以利智慧调度电力、稳定电压、平稳频率,提升能源生产与配置效率。当然,用电需求缺口也应该透过全民节能教育与推广活动,来达成缩减用电需求缺口的目的。

三、透过更自由化的电力零售市场,来提升电力供给与需求的使用效率。

电业究竟该受严格管制,抑或更多地自由化,迄今多有争论。但观察日本及部分欧洲国家将电业局部自由化的经验,证明确实有助于能源运用弹性与提升效能。台湾立法院已于2017年1月11日通过《电业法》修正案,确立了两阶段电力自由化目标。并将电业区责分成发电、输配电、售电三大区块。第一阶段先开放绿电自由化,第二阶段除输配电维持国营外,传统发电业、售电业将开放民间企业申请经营。

然而,相较于传统燃煤、燃气等灰电的电价成本,绿电的生产成本高出许多,这意味着若无政府补贴,绿电在能源市场并无价格竞争力,以致产生了市场障碍。基于再生能源对环境的正向外部性,政府补助是矫正此种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之一。

另一种方式,就是政府预计推出的「碳费」,这是对灰电发电的环境外部成本加予内部化,使灰电价格接近绿电的发电成本。有碳费制度,电力消费者或企业可以自由地于售电市场里,选择他需要的不同发电方式的电厂,透过市场效率增进使用与生产的效率。这可以由德国近三年来,经常出现当绿电供给大增,而电力需求又不高时,燃煤发电就出现降载的经验可得到印证。然而,考量企业能源转型成本,碳费初期征收对象应以高碳排企业为主,而后再逐步拓大征收对象及产业别。然而在电业自由化之前,碳费定价所能发挥的能源配置效率是相对有限的;因此,电业自由化的时程更宜加速进行。

台湾做为国际社群中「负责任的参与者」,响应联合国COP26会议通过的2050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既为台湾应尽的国际义务,及台湾产业发展必经的转型,更是台湾身处特殊国际处境下突出国家形象与国家角色的重要手段。期待农历年过后,政府尽速提出具可行性、可持续性的30年能源战略,以为台湾实践能源转型、产业调适与环境永续的路径依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