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水资源效应排挤下的护国神山迷思

今年是台湾52年来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全球半导体已然短缺,密集用水晶片制造业又面临旱灾的沉重打击,除了局部限水凿井取水,水车买水也成为一时的解药。

究竟水都到哪去了?根据自来水公司资料,109年度前10名用水大户为:台积电、中钢、中油、友达光电、群创光电、中龙钢铁联华电子、台湾美光记忆体公司、台塑与欣兴电子,共用了2亿3028万40度的水。共体时艰,目前科学园区自主节水15%,其余靠水车勉强维持产线,而台积电厂区每日用水量约15万8900吨,是三大科学园区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即使台积电祭出许多节水措施用量仍相当可观。

面对「等水等到厌世」的民众,许多专家甚至是业界大老纷纷为台积电站台,理路是「护国神山不能倒」。台积电若减产,可能让GDP和股市下跌,进而冲击就业率,在全球正逢IC荒的关键时刻,台积电的用水不容妥协。

这让我不禁思考:为什么需要「护国」?一个主权明确国家是不需要靠企业「护国」的。确实,台积电作为台湾之光,表现可圈可点,创造GDP,提升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成立基金会回馈社会,但它终究是民营企业,一般民众只享有「与有荣焉」,最大宗又实质的获利者还是投资方。根据4月12日股市资料,持有台积电的外资比例是74.62%,这意味着用有限的台湾水生产出的毛利,七成五还是溜进了外资口袋

台湾的主要产业属性十年前后相去不远,仍是半导体、电子与石化工业,而和台湾产业发展相近的韩国,却开始从扶植财阀企业改为支持新创企业。目前韩国产业发展重心已从重工业转型顺应时代需求发展锂电池生技网路公司。LG化学三星SDI目前是世界第一及第四大车用锂电池供应商;根据韩国食药署统计,2019年韩国出口药品总额52亿美元,其中七成是新创生技公司开发的生物相似药;过去韩国男女老少的食衣住行都离不开三星,如今新兴网路公司Kaokao已跨足聊天、支付、金融影视角色IP,旗下的Kakao Entertainment近期更传出将赴美国公开募股上市估值上看180亿美元。

台积电一枝独秀20年,也许下个十年仍是我们的「护国神山」;但以水资源调度契机借镜韩国,思考其他新创产业的可能性可行性,也许是旱灾带来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