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F-英利站在巨人肩膀看更远

【文/吴冠彻

台股挂牌的汽车零组件厂不下二○家,在产业位阶上多数仍为Tier 2~3供应商,能够直接面对整车厂少之又少。不过,F─英利凭借自身的金属冲压能量,加上掌握材料应用趋势,透过合作取得关键技术,如今已成为中国合资车厂一汽大众Tier 1供应链部分零组件渗透率更达到一○○%。未来站在轻量化国产化为产业续走之路,来自于新客户的陆续发酵与透过并购的扩增,营运成长续航力可期。

早期台商大多落脚于华南华中一带,对于气候、交通相对不便捷但重工业发达的东北鲜少着墨。然而,在二○余年前的一场哈尔滨政府招商会,英利董事长林启彬看到了当时中国官方积极发展自主汽车工业的商机,毅然决然凭着一股台湾中小企业「一咖皮箱闯江湖」的精神,一九九一年至当地与全球知名安全带零组件商Autoliv合资设厂

一汽不可或缺的伙伴

时代正值中国一汽集团德国大众合资成立一汽大众的草创初期,对于合格的供应链求才若渴,林启彬表示客户的要求与规划,在当时的背景下能够符合的生产厂不多,从那时候开始即与一汽建立起了革命情感

同时在技术与品质受到肯定之下,且因应客户需求,公司于二○○○年转进其他车用零件生产,孕育出当今的英利。产业的提早卡位以及时机得宜,公司一路走来随着一汽茁壮成长,加上历经中国经济带动内需车市快速成长的阶段,使得英利已成为年营收超过百亿元规模的汽车零组件厂。

在与一汽关系紧密的背景下,过去公司来自于该集团的营收比重高达九成,近年则是在新客户的开发有成,加上技术背景部分源自于欧系车用零组件厂,包括上海大众北京奔驰陆续成为英利的供应对象,也让目前一汽大众营收比重降至七三%,其次为北京奔驰的六.○五%、上海大众的五.六四%、一汽轿车的三.二二%与其他一一.九三%。

掌握轻量化材料技术

另一方面,相较其他同业仅掌握传统金属冲压技术,林启彬则认为车体轻量化已是全球车厂发展趋势,除了在既有的金属产品上导入铝合金高强度钢板等材料,公司于○四年也切入玻纤复合塑料的产品开发。玻纤复合材料同时拥有高强度、耐热性及抗噪音优点,且重量大幅轻于传统金属件,包括GMT(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SMC(玻纤复合材料)、SYMALITE(LWRT)等皆为英利已布局的领域,当中LWRT更是得到瑞士QuardrantPlasticsComposites(QPC)授权,成为全球第三、亚洲唯一的生产线

特别是,原物料特性的不同,加工过程的系数工序都要从零开始摸索,使得英利成为中国几乎是唯一同时拥有金属与复合塑料冲压技术的零组件厂,也让公司具备提供客户一次性解决方案实力,更是竞争的利基点所在。(全文未完)

全文详情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1864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当期内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