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世纪/站在巨人肩膀,如何华丽转身?

文/常子兰

随着保健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内中、西制药厂商生物科技业者也纷纷跨足研发制造保健食品,挟其在药界知名度和既有技术,迅速在保健食品市场生根茁壮。这些业者在生产保健食品之后,若进一步想结合制造与销售流程,让产与销无缝接轨,形成一条完美的供应链,最好的通路选项就是直销。

微软创办人、世界首富比尔盖兹说:「未来能够比我更有钱人,他一定是拥有通路。」在商业时代,谁掌握通路,谁就握有通往财富的钥匙。百货公司、量贩店、超市、便利商店,甚至网路购物、电视购物等,不论实体或虚拟,只要是撮合生产者与消费者交易的地方,都属于通路的范畴,也是品牌最后接触消费者的行销战场。

通路为王,兵家必争

21世纪是通路为王的时代,对制造业而言,有了通路,可以了解末端消费者的需求,有助于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避掉很多不必要的磨耗,达到降低成本的效益;有了通路,可以协助品牌建立形象,进行产品促销,新产品问世也能有即时的发布管道;有了通路,可以透过据点提供贴心的售后服务,与消费者保持密切的互动。

策略大师波特(Michael Porter)在竞争优势分析中提到,微利时代下,最接近市场的通路商就是销售赢家。前福特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李˙艾科卡更直接点明:「直销是21世纪极有效的行销制度。」

直销是属于「人」的事业,以面对面互动方式由销售人员进行说明与示范,直接将产品与服务销售予消费者,有别于固定店铺通路型态。每个直销人就是一个移动式店铺、一个通路,直销倍增的力道是其他通路所望尘莫及。

台湾的直销市场,总体营业额自2008年起逐年升高,2010 年、2013年分别突破600 亿、700 亿元,2015年更冲破800亿元;直销产值连年成长,反应着直销通路的消费实力不容小觑。然而产值越大,相对地愈加吸引企业转型成立直销公司,同时也有愈来愈多外商直销公司进入台湾市场抢食大饼

直销是保健食品通路首选

而在直销通路中,卖的最多、最好的,当属营养保健食品。根据公平会的调查统计,2015年台湾的直销产业,仍以营养保健食品为销售大宗,经营保健食品的事业家数有275家(占事业总家数比率78.13%),营业额高达464.82亿元,占营业总额的58%,居所有商品类别之冠。

保健食品在直销市场成为主流,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其他通路销售保健食品,进行广宣时,多多少少会提到产品功效,往往一不小心就触犯了「宣称疗效」的法规,罚款缴不完。此时,直销特有的不打广告、由消费者分享彼此使用心得的「口耳相传」行销模式,便成为保健食品的首选通路。

随着保健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内中、西制药厂商及生物科技业者也纷纷跨足研发制造保健食品,挟其在药界的知名度和既有技术,迅速在保健食品市场生根茁壮。这些业者在生产保健食品之后,若进一步想结合制造与销售流程,让产与销无缝接轨,形成一条完美的供应链,最好的通路选项就是直销。

葡萄生技创办人曾水照曾说:「直销这种产业实在非常神奇!当会员数与营业额达到一定规模时,每年就会以20%、30%的速度飞快成长,这是一般实体通路业者无法想像的。」于是他成立了葡众公司,尝试融合保守稳健的新商品开发速度和成长速度飞快的直销特性,架构全新的通路思维

传产投资直销公司的起与落

在台湾,由知名药厂、生技公司、甚至食品业、服务业,投资成立直销公司,建构自有通路的例子不少。例如食品业龙头统一企业,早在1985年就成立统健公司,希望成为保健食品专家;拥有中药、食品双GMP及ISO品质认证的股票上柜公司中天生技集团,2000年成立中天健康事业,建立消费者联盟;经营半世纪的味丹集团,由旗下味丹生技转投资成立安捷力公司;本土最大中药厂胜昌,投资成立玖茂全生技公司,行销草本保健食品。

这些从传产跨足直销的企业集团,个个来头都不小,但经营结果,有些原本在传统产业呼风唤雨的,到了直销圈却水土不服、相形失色。目前表现以葡众最为亮眼,直销营业额甚至超过实体通路,成为集团的金鸡母,约占总营收的8成。中天、玖茂全坚守本位、默默耕耘,统健、安捷力则选择放弃、离开直销。

传统产业、知名药厂、生技公司转战直销,最大的优势是品牌可信赖,产品挂保证。像葡萄王的康贝特「喝了再上」、解久益「别让今天的应酬成为明日的负担」等广告词,消费者已经琅琅上口,而历史悠久的胜昌制药,在中药界也有一定的口碑,响叮当的老字号抬出来,没有人会质疑,对于集团转战讲求信任感直销业是一大利基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似占尽优势,为什么多数结果却不如人意?三和企管经营团队首席顾问刘树崇表示,最大的问题出在经营者的心态。「传统事业的经营者看上直销的通路优势,却丢不开旧思维的包袱,硬将旧作法套在新模式上,就像一部新车装着旧引擎,油门怎么踩也跑不快,还极有可能半路抛锚。」

旧思维套进新模式解决不了新问题

刘树崇指出,这些传统事业老板多数第一次接触直销,他们虽然选择采行直销模式来销售自家产品,但并没有真心想学习了解直销的精髓,甚至可能还带有企业集团大户人家的傲慢,轻忽直销事业的特质与需求,强用母集团的繁文缛节,来限制子公司的灵活运作;最糟糕的是,即使聘任了专业经理人,仍由母集团指派专人(亲信)同步来监管,说到底,就是不肯发自内心来拥抱这个集团的新成员,光有奶水,没有爱,教它如何快乐长大呢?

有些企业转型风光起盘、落寞收场,是因为初期信心太坚定,大手笔投入导致失败,有些则正好相反,因为信心不坚定,犹豫不决,畏畏缩缩,最后把自己吓死。传统企业转型相当于二次创业,创业路上几乎没有一帆风顺的,初期总需要一点时间摸索与磨合,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而能熬过试炼期,坚持站在戏棚下的,不管业绩大小,都值得钦佩。

葡众能在直销界大放异彩,6大顾问的操兵固然功不可没,但创办人的力挺,更是关键。曾水照坚持,做直销一定要找到懂的人,不以外行领导内行,将直销兵团放心交给6大顾问操练,果然培训出许多战将。

放心、放手,对企业老板来说最难的功课。充分授权必须在有坚强的信任基础下,相信专业,完全交托,很多传统企业主做不到这一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见得看得比较远,如果不好好站着,看到的可能是巨人的脚趾头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直销世纪》网站。

◎本文作者常子兰,为《直销世纪》总编辑。

【延伸阅读】
制度的创新会让直销变得更好吗?
从网路销售谈直销的本质用直播,为直销事业装上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