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文/阅读带给生命力量

台北国际书,涌入许多参观的民众。(图/台北书展基金会提供)

文/李伟文

每年一次的国际书展虽然如往常般,热热闹闹的进行,但是除了动漫馆,以及少数如奇幻、轻小说类,绝大部分的书籍销售是一年比一年差。

出版社书店也力图转型,希望找到新的营运模式。虽然时代变迁、产业起伏没有什么好感叹的,但另一方面其实也在想,难道一本本实体书的阅读真的逐渐脱离我们的生活了?

我想,主要是时间的排挤。网路即时讯息社群媒体再加上数位行动装置,已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的休闲时间,有多少人能奢侈地拥有大把完整时间好整以暇地拿起一本书来阅读。

出版的书大抵是经过编辑,内容通常也比较有保存价值,前些年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逛书店时曾经说过,纸质书还是永远有市场,它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其实,书也是身分识别的重要标记呢!

以前我们读大学时都喜欢拎着原文教科书走来走去,即便到了现在,当我们在候机室候诊室等候时,我们也会慎重地选择该拿什么书来看,因为看什么书,或者我们手拿什么书,会传达出我们的品味,或者也是对自我期待或自己身分的想像吧?我们也习惯朋友书架来认识一个人,如果实体书消失了,人人只拿着外观一模一样的阅读器,那人世间也会少了很多趣味

若依定义来看,以纸张墨水印的书是书,以电子符号呈现的电子书也是书,古代用竹简、用羊皮纸,用布帛所制的书也是书,书这种工具有它的作用,当然永远不会消失,就像义大利学者安伯托艾可所说的,书就是跟汤匙锤子轮子剪刀一样,一旦发明了这些东西,就想不出更好的了,书已经通过考验,在同样的用途上,我们看不出要怎么做才能做出比书更好的东西,或许书不再是纸做的,但书终究会是书,换句话说,只要人类社会仍然珍惜从有学问的人那里学习一些知识与想法,书就会存在。

可是阅读纸本书与电子书有何不同?纸本书会不见吗?

以同样的内容来说,电子书跟其他数位讯息一样,方便、好储存,无远弗届,好处很多,而且不用砍树、很环保、又廉价,对知识的普及有帮助。

以承载工具来说,电子书有非常多的优势,但是阅读的经验两者有何不同?

▲台北国际书展开放18岁以下青少年可免费入场(图/台北书展基金会提供)

►►►掌握最新观点,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全球最大的出版电子书或者是线上购物集团亚马逊在几年前推出电子阅读器时就做过研究,他们发现,实体书最大优点是它会自动隐形,当你翻开书页开始阅读,书的实体就不知不觉消失在眼前,只剩下书上的文字和作者的思维活跃在我们的意识里,但是在网路的阅读常常会被干扰,你会知道你正在阅读或搜寻某个东西,换句话说,阅读一本实体的书很容易一下子花几个小时,完全沉浸在作者所建构世界中,书本不见了,一切形体包括自己也不见了,就只剩下抽象的心灵与想像的世界在流动,这是非常美好的经验。

台湾有一个令人百思不解的矛盾,虽然文化部曾经公布数据说台湾民众平均每年每人购书量远低于亚洲几个邻国,但是我却始终觉得台湾的读书会数量之多,以人口平均数而言,以世界来排行,若非数一数二,也绝对名列前茅。不管在社区里,企业里,社团里或三二好朋友登高一呼,形成台湾各式各样,或大或小,种类繁多,热闹异常的读书会文化。

一个不太习惯买书的社会却有这么多的读书会,是一件蛮好玩的事情,或许对大家来说书只是一种媒介,在它为我们朝向世界开一扇窗时,读书会也帮我们找到一起探索世界的同伴。有了书,有了一起做梦的伙伴,还有那些事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些五花八门的读书会也呈现出阅读的丰富与无限的可能性。

依我观察,参加读书会的人,大多是工作非常繁忙,可是又想找一个有意义的方式来进行社交专业人士。一群人共同讨论一本书,或一个人抱着一本书窝在被子里看,都各有其乐趣与自在。

我在民国七十几年的时候也成立了一个读书会「民生健士会」,从阅读到关怀社会关怀环境,大伙跨出独善其身的个人舒适圈,进而筹组了「荒野保护协会」,号召民众阅读大自然,守护大地。这大概也回应了古人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除了阅读为现实生活带来的知识与具体的能力或技术之外,最棒的是它帮我们建构了一个别人拿不走的精神世界。即便我们很倒楣,在真实人生里不断遭遇挫折,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甚至被人背叛、出卖,举步维艰,人生似乎难以为继,可是只要我们喜欢阅读,书中无限宽广的世界,会让我们觉得生命还是美好的,值得好好活下去的。

阅读有无限可能,阅读的心情是内心充实又圆满,平静却又多彩多姿,与世界贴近却又辽阔,正如生活中我们既能享受独处又乐于与众人分享。我相信这种心情是所有爱书人共通的,因为书,我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就不会再困于现实的物质世界了。

阅读本身就是人生最棒的奖赏,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是我有了孩子之后,最想送给她们的礼物,因为,只要有书为伴,就可以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处。

掌握即时讯息↘免费下载新闻云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

●作者李伟文,长期关注环境与教育的牙医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