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錢人」迷思747》動腦工作九成被AI取代?專家笑了:1類工作不見得比人做的更好

AI人工智慧的发展是未来各行各业的趋势,但也造成职场工作者担忧饭碗不保。 示意图/ingimage

她忧工作被AI取代

前几天,有位笔者的闺密在闲聊中表示,在看到AI议题越来越火热之下,她开始「极为担心」有朝一日,自己的工作很快就会不保。她很担心中年失业之后,很难再找到同样薪资的工作,以支付她家中的各项帐单。

事实上,在全球企业极力「压低成本(cost-down)」、AI自动化大量取代人力的不变趋势潮流下,笔者许多中年朋友,多少也有类似的担心。也常常在「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之间,不知该如何取舍。

然而笔者认为,与其每天担心自己有可能失业,而「惶惶不可终日」,还不如用更务实的态度,提早思考对策。毕竟,在有所准备之下,

首先,必须先检视自己的工作,是否真的「很容易被取代」?记得笔者之前,曾采访一位保险业的超级业务员,他跟我说了一个有关「铁饭碗」的新定义。

之前旧的「铁饭碗」定义是:「在一个地方,一辈子都有饭吃」。但他认为新的定义是:「因为够专业,不管到哪里,都有饭吃」。所以,如果一般大众所拥有的技能,完全不愁找不到工作。那么,就完全不用跟着他人的担心而忧愁。

且更重要的是:这里所谓的「专业」,不见得一定是在高科技或脑力智慧成份高的产业。例如笔者曾经听闻,不少做居家照护的居服员,或是提供清洁、打扫的家事服务员,只要认真、细心,每月能有7、8万元的收入,并不是顶难的事。

笔者的意思,并不是让这位朋友,赶紧找一个这类的工作。毕竟,这种「劳力活」,也并非每一个人都适用。只不过个人认为,借由提早了解自己,还能从事哪些「有能力做」,且「收入还不低」,或是「至少能支付个人或家中大多数帐单」的工作,总是比「每天担心害怕丢掉工作」,要来得更积极、正面一些。

1类工作AI或无法取代

举例来说,在未来AI普及的世界中,所有与「动脑」有关的工作,人脑就算不是100%被AI取代,也可能是九成以上的取代率。但是,唯有一种工作,那是AI机器人也许无法取代的,那就是「靠劳力或手力」才能提供服务的工作。

当然,靠「劳力或手力」的工作,有可能很低薪(因为可能买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机器人,价格还挺贵的),也有可能价格不低(例如中医的推拿与针灸)。

且就算很多劳力活(例如打扫、工厂作业、旅馆的房务等),会被一个或多个机器人所取代。但是,最后仍不免需要有个「人」看管或修理可能出错的机器人。再例如某些高薪工作(例如医师进行诊断),会被AI取代,但最后下决定的,病人恐怕还是只敢接受「人」的判定。

当然,还有一种工作,恐怕AI机器人再怎么聪明,都不见得能够比人做的更好。那就是「业务销售」一职。毕竟,在真人与假人之间,一般大众恐怕还是会比较接受「有感情基础」的真人。

还有一点笔者认为,满重要的提醒是:与其为了多一份收入而「斜杠」,不如集中心力,打造一份「既不易被取代」,且「收入也还不错」的工作。因为假设一份工作,都不足以上自己吃饱,真的也不用太期待多份「斜杠」的工作,就能让自己过上安稳无虞的生活。

检视个人或家庭负债

其次,检视自己有没有过高、超出太多能力负担的负债?且必须检视这些负债「是否都有必要」?事实上,就算自己够专业,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是,遇到经济不景气,或是当企业不赚钱之际,因为裁员或解雇而导致失业的机会,也不可能说完全没有。

笔者建议这位朋友,检讨「负债优于日常消费」的重要性在于:日常生活消费是一个人活命的最低基本需求,但负债通常不会是。所以,当自己处于「害怕失业」的恐慌之际,反倒不如趁此机会,先检视一下个人或家庭的负债有哪些?以及它的负担,到底有多重?

假设是消费性的贷款,几乎可以毫无悬念地「尽快优先解决(偿还借款,或是转借利率较低的贷款)」。毕竟,这类消费贷款既不能替个人或家庭在未来,带来一定的现金流量,且借款利率通常也都「非常不便宜」。

又例如房屋贷款,就算购屋的目的是「自住」,而非「投资」,一旦每月房贷金额,超过收入的1/3或甚至是1/2,也将会对于面临失业的个人及家庭,带来满沉重的负担。

改善自身消费习惯

再者,检视自己的消费是否必要?特别是如果每个月各项花费,连一个领「普通基本工资」的工作都支付不起,那恐怕就得慎重思考其每一项花费,是否真的有其必要?

就算自己够专业,但也不免有短期失业的机会,或甚至是短期之内,无法找到收入与之前相同的工作。为了支付个人或家庭的日常生活帐单,势必得先找一份「应急」的工作。

只不过,这种「应急」的工作,通常薪资不会太高,甚至可能只比基本薪资「高不了多少」。 所以,担心有可能「中年失业」的人,恐怕得提早检视一下自己与家庭的固定开销水准。假设远高于以上的水准,恐怕都是得列为「积极改善」的头号对象。

关于这方面检视「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由奢入俭难」,不提早检视及改善,日后万一真的失业时,也是得面临「被迫修改」。与其自己在极仓促的情况下「被迫改善」,还不如提早养成「不过度消费」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如果上班族少了生活上的沉重压力,也比较不容易为了赚钱,而搞坏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或甚至得强迫自己在「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之间「委曲求全」。

临时准备金是否无虞?

最后,再三确定自己的「临时准备金」,是否足够至少一年,而非只是半年的生活开销?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时候,并不是工作机会「完全没有」,而是一时半刻没有工作职缺释出。

且在越来越多自动化取代人力的时代,失业后再找到工作的时间,肯定会拖的满长的。这个时候,这笔「充足的救难金」,能让不幸失业的人,产生「稳定军心」的作用,以便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以应对及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