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惜自己,但也勇敢去愛!」熟齡愛情更懂平衡、自在

如同许多人在婚后出现严重的适应不良反应,单身者也常有心理调适不佳的困扰。以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说,人都是孤独的,必须独自面对生命中许多经验,且没有其他人可以真正体验我们的感受和想法。不论有伴与否,都需要学习与寂寞共处,但真有不少单身压力的调查研究指出,单身者比已婚者容易无精打采和闷闷不乐...

「珍惜自己」和「勇敢去爱」并不冲突。 图/freepik

或许你也对于寻找伴侣和亲密关系要不要再积极些,心里有不少的矛盾与茫然。即使适应「一人化」已是全球风潮,人还是有爱与归属的需求,许多善于安排生活和制造乐趣的乐单族,依然渴望有个频率相近的人相知相解。

跨越怕受伤和怕失败的恐惧

渴望爱与被爱,不表示能轻易打开心门,甚至对自己习以为常的防护策略毫无所觉,或不知从何改变。

过去的家庭经验、情伤经验和择偶过程中的种种挫折,或许让中年单身者变得比较理性、谨慎,不那么容易受到多巴胺、后叶催产素等化学物质的影响,也不再像年轻时那般追求烈爱和戏剧化,但也可能脸皮更薄,更怕曝露自身的缺点或示弱。

恐惧和焦虑常加厚我们的防护盔甲,距离真实的自己愈来愈远。担心受伤、害怕失去是人之常情,但若反应过激,太害怕被抛弃或太在意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很可能会变得过于自我保护和隐藏自己,反而更容易损己伤人。

在交往初始,彼此都还在观察阶段,盔甲穿穿脱脱尚属正常,但除非都能真诚敞开自我,不怕表露脆弱,否则关系也只能维持表浅,难以打破讨好、压抑、过度防卫或总是回避沟通等一直习以为常的亲密互动模式(不常谈恋爱或与家人较疏离的人,更难有练习的机会)。

虽然中年之爱,不再强调绑约和责任,在情人条件的设定上,还是不能只着眼于来不来电和谈不谈得来。刚开始的「谈得来」和想法、兴趣上的合拍,很可能只是假象;善于闲聊的人不一定开朗,而外表的吸引更容易让人误以为彼此价值观接近。

若更注重关系品质和深度,需要多留意对方的「自我状态」(情商)与「弹性」(抗压能力)。如果太玻璃心或完美主义,逢遇较大的压力时,便可能以惯性的方式回应;若偏向低自尊或缺乏危机应变弹性,可能会过于想掌控伴侣或直接回避、放弃沟通。

此外,也要做好「彼此的改变幅度有限」的心理准备。换句话说,就是不要想去「调教」对方。过去的你或许已花太多时间、精力试图改变他人(尤其是伴侣),得常常提醒自己:「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没办法强迫伴侣改变行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反应或想法,保持自我觉察。冲突常来自期待和要求,减少想掌握一切的意图,彼此的互动之舞也会更活泼自在些。

独处和亲密都有助增加幸福感,两者在亲密关系中都不可或缺。 图/freepik

调整期待、保持弹性,接纳彼此的不完美

关系触礁、陷入危机,常与「难以处理内心的失望和受伤」有关;当彼此开始以「真实」相对,很可能惊觉对方的一切都和之前所想的、所认识的不一样了。先前的样貌和后来的状态可天差地别,刚开始可能为对方的活泼、开朗与健谈倾心,熟了才发现对方处处挑剔,喜欢颐指气使和抱怨不休;或是交往时被对方的内敛沉稳深深吸引,产生冲突时才发现其实是个善于操弄情绪的暴君或控制狂。

日久见人心,高压下才看得见真实。男性不想再当个只能无止境退让、忍受抱怨的工具人,或无论对错总是要道歉的讨好者;女性也不想再当个顺从、静巧的抚慰者和常要缩小自己,总是要考虑大局和委屈求全的奉献者。中年的我们更有自己的生活哲学,对自我负责和自重有更深的体会;不想被念被管,也不愿再过度付出去弥补对方内心的空乏和缺憾。

越认识自己和看重深层的内在需求与渴望,可能越难接受不被另一半认同与尊重。「说好要一起成长,他/她却什么事都独断独行,不考虑我的感受,而且比原本想像得还要吝于付出……」许多想恋爱的人发现自己很难容受对方的「我行我素」,也无法扮演对方心中理想的爸妈。不再轻狂的我们,比以前更看得懂一些事,更能挺住自己的原则、立场,但也因此要更加留意「个人化」及「完美主义」对亲密关系的杀伤力。

纽约社会学家艾瑞克‧克林南伯格(Eric Klinenberg)说:「我们都还在学习一个人生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学会当自己的好朋友并在生活、精神上更独立,伴侣互动会较轻松、自在,但关系的深度和维系还需通过「耐性」和「弹性」的考验;前者有助于处理差异,后者有助于处理情变和分手。如果不能「跟着改变走」,一旦关系发展的热度或深度不如预期,受挫感会很强烈。对于「情感或生活中的一切都可能发生变化」有多一点容受度,才能收放自如,「谈」个健康、对等的好恋爱。

寻得亲密连结与自主独乐的平衡

独处和亲密都有助增加幸福感,两者在亲密关系中都不可或缺,适度留白与各自安于独处,既能活化伴侣关系,也让两人的相处更丰富。麻烦的是,当我们学会了「乐单」和懂得享受独处,想待在个人小宇宙里的时间也可能会多一点,或一时之间不太习惯两人世界。尤其摩擦出现,可能很快就想撤退,回到自己的安全堡垒,易给恋人一种好像自己不太重要的感觉。

也因为在生活各方面早已习惯自立自决,不仅在生活方式、情绪的表达上截然不同,处世原则及对语意的解读也可能大异其趣。中年之爱充分考验彼此对差异的「协调度」、「合作性」,和沟通上的耐性;假如我们比对方更重视连结,如何不将恋人的「想有多一点独处」视为冷淡或不在意,便是一大挑战。能成功处理亲密需求差异的伴侣,关系上需建立足够的信任与安全感,且愿意多次的协商与同理倾听(empathic listening)。个人内在的安适空间能扩大,往往也更能协调、合作,在「连结」(亲密)与「自主性」(个体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珍惜自己」和「勇敢去爱」并不冲突;或许双方都还有棱角,不见得能很快成为一起滚动前进、相随自在的两个圆,但试着去爱一个人、表达恋慕、一起学习亲密和处理差异,仍是很值得经历的过程。无论是与自己或与他人的亲密,都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本文转载自《张 璇 心 理 师力美恩心理健康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