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课纲」风波延烧 北一女学生、校友有话说

新课纲推荐古文从30篇改为15篇,让北一女中国文老师痛批108课纲是「无耻课纲」,更质疑课纲去中化,引发热议。(本报资料照片)

新课纲推荐古文从30篇改为15篇,让北一女中国文老师痛批108课纲是「无耻课纲」,更质疑课纲去中化,引发热议。有北一女校友分享,古文其实非常有趣,也有很多价值观值得当代人学习,但有北一女学生强调,文言文比例减少,但纳入原住民、本土文学,展现台湾多元族群的现况,不同族群的文学本该呈现在国文课本,不应奉儒家为圭臬。

现在是北一女中3年级林姓学生表示,旧课纲选入较多古文有其历史脉络,但台湾已是多元族群社会,也强调多元价值观,新课纲删减古文比例,采用更多本土文学家著作、原住民文学,是符合现代趋势的作法,而且不同族群的文章本应呈现在国文课本里。

林姓学生认为,个人品德与阅读文章没有太大关系,因为现在台面许多政治人物有清廉,也有贪污,但都读过〈廉耻〉,即使新课纲删除一部分古文,老师仍会教导,例如〈台湾通史序〉因为呈现单一史观被删除,但她的国文老师仍会列入课程教导。

林同学强调,新课纲列入更多族群文学、著作,更能培养学生同理心,并促进认识不同文化、历史,不该再奉儒家为圭臬。尤其国文课重要目的之一,是欲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如果在课本上看到更多元的文学,相信大家更有机会接触。

北一女校友、今年大学3年级范姓学生则表示,古文确实需要花多一点时间理解,但读懂了之后,反而会觉得很有趣,特别是能知道过去与现代用词的差异,觉得新课纲删减古文很可惜。

北一女校友陈小姐表示,她是新课纲第1届学生,不只国文删掉一定比例古文,历史科也删掉很多中国历史,课文不再按照时间排序说明历史,而是以经济、社会等为题,进行主题式呈现,让学习变得很片面、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