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可归者 近9成需要精神医疗
游民是常被大众遗忘的弱势群体,不少人都将流落街头的原因归咎于居住问题,但据国外统计,具广义的精神医疗需求的游民比率高达8~9成,如能适当介入,终能脱离流浪生活。(季志翔摄)
游民是弱势群体,不少人都将流浪的原因归咎于居住问题,事实上,不少人是因精神疾病而露宿街头。根据统计,具精神医疗需求的游民高达8~9成,而台湾女性流浪原因多和思觉失调有关,如能适当介入,有一天也能脱离流浪生活。北市联医松德院区是全台首家将街头精神医学系统化的医院,透过医疗协助,脱离收容所者比率,从过去仅15~28%,拉高至44%。
数年前,时任台北市长一句「游民洗干净了就变成游客」,引起社会轰动,但也造就了街头精神医学的推动。接下市府任务的松德医院一般精神科主治医师郑胜允,进入了游民收容所「圆通居」看诊,常在寒流、大雨天气探访栖宿在街头的游民。
4年来,圆通居接受服务的对象共174人,女性占26.4%,男性则占73.6%。男性以60~69岁、50~59岁中高龄者居多。女性则多介于40~49岁之间,其次为50~59岁,教育程度以国、高中毕业为主。
收容所游民异质性高,流浪的原因也不一。20~29岁男性最常见安非他命成瘾;30~39岁则是思觉失调居多;而40岁以后,酒瘾问题异军突起,中老年男性基本上都以酒瘾问题为主;到了70岁以后,失智问题则会浮现;女性不论哪个年龄层,都以思觉失调居多。
推动圆通居看诊前,游民由社会局「单打独斗」,提供就业协助、社福资源等,不包含因闹事而被驱离者在内,脱离收容所的比率介于15~28%之间。经医师介入,不少游民的问题得到了控制,脱离收容所的比率也提高至44%。有人靠药物抑制想吸毒的欲望,再也不把钱拿去购毒,有了租房能力,亦有人在治疗后被安排进入康复之家。
郑胜允说,国外统计,游民当中约有8~9成具有广义的精神医疗需求。游民并不只是因居住正义而流落街头,有些人是得了精神疾病,没被接住,就成为了无家者。「如何对待游民,反映的是城市、国家的道德底线」。郑胜允认为,若政府对游民的政策是驱赶,难保哪天驱赶对象变成平民百姓。他希望政府能重视街头精神医学,将北市经验复制到其他县市,接住每个流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