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显的风火轮 独特阅读时光

吴敏显写家乡宜兰,多篇文章收录于港、台教科书。图为他与龟山岛碉堡里的大砲合影。(吴敏显提供)

(九歌出版提供)

宜兰壮围长大,又逢台湾政治、经济快速变化的年代,资深媒体人、作家吴敏显从高中开始写作、投稿,但他认为写作之于自己只是「嗜好」,也像是童年玩的玻璃弹珠,也许总有几颗珠子滚到荒僻的角落,过了许多日子再拾起,仍能串出过去的快乐时光。

「写作不是靠年资,就算写了一甲子,也不是『老师傅』。」吴敏显自高一便开始写作,他自谦「别的也不会,连打架都打不赢的乡下孩子,唯一能抒发的就是写作了!」1944年出生的吴敏显表示,自己出生的时代,上一辈很多人不识字,自己这一辈常是上课时,家里的阿公阿嬷就来学校把孙子叫回家帮农忙,「小学毕业能认自己名字的不多!」

也许算不上大风大浪,但吴敏显也经历着「尴尬的时代」,他说:「父亲任职的乡公所,照片中员工有穿日本军装绑腿的,有穿中山服、西装的,各自不同。」书中着墨于这些人,这些饿肚子的乡下生活戏剧性情节,以及属于那个时代的气息。例如,至今想来仍令吴敏显发噱,在火车上捉弄音乐老师的往事:「当时连音乐都补考,刚好和老师搭同班火车,就在车上站在老师面前开唱,唱完还请老师记得我是某班的某某,留下满车厢的目光和面红耳赤的女老师就闪了。」

〈我的风火轮〉(九歌出版)中吴敏显忆自己年幼时学骑车,市面上的脚踏车都是成人骑的高大粗重车型,孩子们初期都得采取「钻狗洞」式,屁股挨不到坐垫上,却仍能像踩着风火轮的哪吒。铁马,更是与吴敏显大量阅读乃至开始写作有不解之缘,为了能偷偷读图书馆管理员特例让他带出馆的课外书,吴敏显在铁马龙头上用铁丝绑出谱架,书就放在其上,一路由壮围骑到罗东的10多公里路,就成了吴敏显最愉快、不被打扰的阅读时光。

「那些像是宝藏的书,包括巴金、鲁迅、沈从文的著作,都是在书架最上一排『等待处理』区」。当年这些「不正确」的书,默默滋养着吴敏显,而今他的多篇散文被选入港、台教课书中,吴敏显表示这像是和年轻孩子们一起回到课堂里,心境,仿佛又是那踩着风火轮的少年,也将继续驰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