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声:国潮是一种方法,代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创作者经济

(原标题: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吴声:国潮是一种方法,代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创作者经济)

吴声:国潮商业的场景创新方法(来源:本站科技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2021本站未来大会》专题报道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12月18日,2021本站未来大会迎来收官之战,国潮、灵感无界、文化、元宇宙四大论坛压轴登场,想象、智慧、灵感诸多元素,激烈碰撞。

在18日上午的“国潮”论坛中,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带来了“国潮商业的场景创新方法”主题演讲。吴声在演讲中提到,《阴阳师》《原神》在日本的风生水起,不止是简单的手游,而是代表了中国商业的全球化表达能力。

吴声提到,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里的“民族”可能是更个性化的在地性、更具体的场景、更独特的原创内容。中国企业正开始形成对于新文化的品类解释权。

“忘掉概念和口号,重新回到信息和价值的本源:是否解决了每一个微小的问题”,吴声表示,回到商业本身来理解,品牌在源点上是一种意义和归属。价值观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必须有态度,必须极致,才能把内容、应用场景、体验转化为当下的审美。

吴声认为,从“Made in china”,到“Create in China”,再到“Live in China”,国潮是实验方法,是创作手段,它代表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创作者经济。

在吴声看来,社交网络与技术进化带来的创作自由才刚刚开始。只有拥抱随机不确定性,让社群去定义品牌共建,构建新周期的新品牌。他谈到,所有的内容、品牌、空间,所迎来的新一轮造物风潮,恰恰是因为颗粒度的场景被这个时代的算法所驱动,我们是内容的创作者、是非遗的弘扬者、是礼仪文化的传播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场景,定义属于自己的算法,只有在算法一次又一次的优化、纠偏、调校,在数据和用户反馈的过程中,那种颗粒度的栩栩如生,才会成就这个时代的“方知书画我来同”。

以下为吴声演讲实录:

差不多4年前我去故宫看了一场展,记得赵孟𫖯书画的特展里面有一句话,关于《秀石疏林图》,他说“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也就是说,文化自信是理解国潮商业的重要语境。

应该如何去理解当下的国潮?重要的文化资产,正在长出新一代的全球商业解释权。譬如去年Pantone发布“极致灰”,代表了后疫情时代的一种生存法则。今年Pantone发布的年度流行色叫“长春花蓝”,问题来了,可不可以从赵孟𫖯的作品中提炼出“孟𫖯绿”、“秀石灰”……这一系列可能不叫故宫色卡,而应该是一种新的全球化的共情。

各位,当我们在谈论设计风格和精神资产的时候,这种源于文化的自信并不是一种狭隘,而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是更加包容的、能够去相信天助自信者的一种精神。

今天数字生活方式和多样性审美的全球共情,是我们最核心的资产、最核心的能力,乃至于最核心的价值。为什么现在有如“观夏”这样一些国风香氛品牌,国风本身是最重要的溢价吗?我相信只有在真正意义上把内容、应用场景,把解决的问题完成为对当下的审美的转化,才能去定义,到底是B站成就了河南卫视,还是河南卫视通过B站完成破圈,哪一个更重要?

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今天的审美是基于数字化体验形成的数字化审美,从Madein China到Createin China,到LiveinChina,当文化自信基于全球化的信息平权,当柔性供应链基于今天互联网的消费新基建,让越来越多的DTC品牌、越来越多短链高效的敏捷解决方案成为真实的场景,我们才会说,在场景丰沛的中国,国潮是一种实验方法,是一种创作手段,它代表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创作者经济。

回到商业本身来理解为什么在今天它如此的重要,因为今天品牌从原点上就是一种意义的寻求、托付和归属,所以我们才会说,只有输出价值观,才能证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主流的消费者心心念念的价值,价值观本身是最大的价值。你必须有态度,必须极致。

我们曾经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是今天这个“民族的”可能是更加个性化的在地性、更加具体而微的场景、更加独特的原创内容形成对于新文化的品类解释权。从很多年前的《阴阳师》到现在的《原神》依然在日本风声水起,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手游,而代表着全球化的表达能力和在地性的观念价值。甚至可以说,没有顶层的文化设计,怎么可能有今天的新国货、新匠人、新国潮。但是顶层的文化设计并不是所谓的情怀可以一言以蔽之,它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解释体系,也需要完整的认知模型去理解市场、用户、技术,去理解新的消费精神如何和这个时代的技术趋势同频共振。

如果每个人的家庭基于5G+AIoT的数字助理,已然成为生活的底层氛围,应该怎么样去判断数字人、虚拟人应有的无感设计?注意,它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助理在播报今天的天气和新闻,它包括了Q&A、包括一系列基于场景激活的请求和回应。当我们越来越理解这种生活形态的变化,每个人在被数字异化、进化的过程中,才能返本开新。不仅仅是与时俱进,要始终回到原点,回到精气神的底座,才能定义“此心安处是吾乡”。

所以这样极致的态度,它应该表现的是什么呢?就是刚王院长演讲的时候,我在思考能否跟Pantone一样,寻找那种微妙的蓝、微妙的绿、微妙的黄、微妙的红,完整的这样一种解释体系,它在时尚、在奢侈品、在时装、在复合空间、在策展……都有更加不同寻常的细腻而细微的insight。所以风格表达也意味着IP重制是一种全新的方法。

赵孟𫖯的秀石疏林可不可以有AI的创作?把赵孟𫖯的风格提炼,去完整场景建模,形成新技术下的内容开发。让藏于塔尖的点滴收藏,完成一次又一次美学普惠,完成一次又一次礼仪教化,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相信社交网络与技术进化带来的创作自由才刚刚开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新零售、新消费还是以联名企划作为营销捷径和流量之道。但是如果我们能锁定和重新认知数字化用户的审美与精神需求,那么品牌是不是可以在IP重制里面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唤醒。

不久前,我参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研究,就是“新市井”。为什么我们进入了一个“新市井时代”?是因为数字烟火正在让消失的附近被重新激活。我们喜欢日咖夜酒、喜欢小酒馆的“微醺不醉、吾谁与归”。我们习惯了策展成为日常,没有艺术馆或者策展的商场,甚至都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商业综合体。我们也知道,今天几乎所有的文旅目的地,在疫情中饱受重创,但是依然可以通过云逛展,通过非接触的解决方案,通过小程序的预约去重获新生。

朋友们,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本质的位移,千万不要认为“再过两天,等疫情之后”,其实没有什么疫情之后,只有拥抱随机的不确定性,一次又一次的去重新构建新的体验。

所有的内容、品牌、空间,所迎来的新一轮造物风潮,恰恰是因为颗粒度的场景被这个时代的算法所驱动,我们是内容的创作者、是非遗的弘扬者、是礼仪文化的传播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场景,定义属于自己的算法,只有在算法一次又一次的优化、纠偏、调校,在数据和用户反馈的过程中,那种颗粒度的栩栩如生,才会成就这个时代的“方知书画我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