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出游计划安排了吗?专家提醒:户外活动时注意这些毒虫!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很多人选择去踏青露营,在田园山水间放松身心。然而,芳草如茵、虫鸣悦耳,迷人的风景中也可能潜藏着风险。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皮肤科专家提醒,春夏季节,蚊子、蜱虫等毒虫活动频繁,市民朋友在野外踏青露营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遭遇毒虫叮咬,要科学处理,及时就医。

被蜱虫咬后切忌“生拉硬拽”

最近,市民张女士去乡下游玩,在大树底下的草地上躺卧过。回家后,她脖子疼痛,用手触摸到异物,强行拔除后,发现是虫体,便在网上搜索图片对比,与蜱虫相似度极高。3天过去了,脖子仍隐隐作痛,来到皮肤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她被虫叮咬的部位有红肿的结节且中央仍有黑色异物残留在皮肤内,可能是蜱虫的口器。随后,医生为她切除皮损,使用药物预防性治疗。

“被蜱虫叮咬后,不正确的取蜱虫方法可能导致局部发炎、溃疡,蜱虫也可能传染很多种疾病,不建议大家自行处理。”皮肤科主任张源介绍,蜱属于蛛型纲蝗螨亚纲,有吸血习性,从幼虫到成虫的各个阶段均可叮咬宿主、吸食血液。蜱虫的垂唇像鱼钩上的倒钩是一样,可以牢牢地钩在动物和人的皮肤上。蜱虫叮咬人以后,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偶可出现皮肤发红、肿胀、瘙痒或轻微疼痛,部分可以通过传播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发传染病,如果蜱虫在叮咬皮肤时生拉硬拽导致口器折断在体内,更容易让人感染。

张源表示,近期接诊患者中,有的会在网上学习取蜱虫的方法,如使用凡士林、指甲油、酒精、烟头烫、液氮冷冻、注射局部麻醉剂及镊子取蜱虫等,但目前最推荐的还是使用镊子取蜱虫。

“蜱虫腹部和口器之间,连接不牢,容易被人扯断。”张源提醒,在取蜱虫的时候不要夹住及挤压蜱虫吸过血的体腹部,避免血液被挤压回伤口,可以尝试夹住蜱虫的头部,缓慢而稳定的向外轻轻地拔除,避免蜱虫口器脱落并残留。“如果发现拔除后口器不完整,最好面诊皮肤科医生,继续用镊子把口器部分取下来,必要时再使用皮肤镜观察伤口或虫体,查看有无残留,预防蜱媒病的发生。

避免毒蚊叮咬,杜绝疟疾风险

日前,市民陈女士带着6岁的儿子去山间挖竹笋,孩子的肩背、手足被蚊子叮了很多红疹。她看到新闻说国外疟疾流行,要注意防范。她赶紧带孩子前往皮肤科就医,皮肤科主治医师丁宏洁安慰她说:“近年来,在我国疟疾主要流行于云南、海南等南方省份,其他各地出现的患者主要为输入性病例。”她给予孩子抗炎、止痒等对症治疗后,他身上的红疹逐渐消失了。

据了解,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疾的初期病征与感冒相似,有间歇性发烧发冷和头痛,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并发症如肺水肿、肝肾衰竭、贫血,甚至昏迷。后期如不经过治疗,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型疟、黑热尿,甚至导致死亡。恶性疟热型疟疾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并波及肾、肝、脑脊液。此外,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目前,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仍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丰沛,适宜疟疾传播媒介按蚊的滋生。如出现畏寒、不规则的低热或间歇热,伴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又有疟疾流行区旅居史,或近年来有疟疾发作史的发热患者,应怀疑感染疟疾的可能,要及时就诊,经血涂片检测发现疟原虫即可确诊。

“带孩子外出游玩,尽量少去有很多青苔及草木茂盛潮湿的地方,防止蚊子叮咬,杜绝疟疾风险。”丁宏洁提醒,草木茂盛的地方往往是各类毒虫的栖息地。在野外游玩时,应穿长衣长裤、扎紧腰带、袖口、裤腿,有皮肤暴露的地方要涂抹防虫物质,可以佩戴驱蚊手环、中药香囊等驱虫物品,降低被毒虫叮咬的概率。游玩归来,要及时洗澡更衣。如被蚊虫叮咬出现皮炎、过敏等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处理。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金浪 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