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蹲点做公益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屏东大学学生走入社区蹲点,并体验当地传统技艺,为社区带来产业永续。(屏大提供/林和生屏东传真)

配合108课纲,培养学生具备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学校纷纷尝试将课堂拉到社区,透过「实战经验」,了解学生不足部分,回到校园后再重点加强,不仅师生对此皆认为获益良多,社区也因此受惠。

屏东大学社发系主任邱毓斌不讳言,过去学生投身社会公益,常会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缺少与社区沟通的能力,所以会有「一厢情愿」状况发生,不仅没有协助解决困境与需求,反而造成居民负担。

因此,每次在出队之前,他会都会要求先在社区蹲点,让学生学习如何倾听,接续才能够对症下药,过去木讷的孩子,在下乡之后,不仅应对流利,连不轮转的台语也开始能侃侃而谈。

内埔农工汽车科教师康郁帆也说,以往在教室内,老师会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带着学生学习;但一到社区,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只能靠现场变通,回来学校后,学生深深了解自己的不足,上课发问也开始踊跃,「像变了个人似得」。

曾走入美浓乡村的屏大学生李诗媛印象深刻地说,自己接触到的青农或老农,对土地都有着深厚情感,每个人对社区营造有说不完的故事,「真的大开眼界」,也看到偏乡教育与资源不足,「实际走一趟比在教室学习,还更能触动同理心」。

屏大校友蔡承恩以自身经验指出,在大学阶段一度对自己的未来要做什么找不到方向,大四时参加社会企业与公益创新学分学程,在学程中参加恒春水蛙窟社区举办的营队,接触在地社区,他将所学相关,透过社会企业学程课程将之具象化,最后直接在国境之南待了一年,成了往后就业的丰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