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於《家庭聚餐》的內心糾葛
亲子天下杂志,一篇标题为《从萨提尔理论看懂年夜饭背后的心理渴望》。副标是《除夕夜回你家?回我家?》作者:吴孔琪。
文章提出了现代人的家庭组合以及生活模式不同已往,或者说是想法与习惯的差异性,所衍生出来的议题与冲突故事。
图/pixabay
故事一:年夜饭,不能一年在你家吃、一年在我家吃吗?
故事三:夫妻各自回「自己家」过年,但,这样还算是团圆吗?
每个情绪或言语拉扯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更深的是心中渴望!
萨提尔的冰山理论,将人的内、外在,分成水面上和水面下两部份。水面上的是行为,水面下则可分成应对方式、情绪、观点、期待、渴望、自我等6个区块,从自我开始,层层往上堆叠,最后凝聚成应对方式,往上表现成行为。
看完三个故事,发现问题来自于文化背景的束缚,还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钻牛角尖。一年到头有很多可以家聚的机会,何须执著于一顿年夜饭!
年夜饭原本是华人父系社会下的文化产物
所以一餐团圆饭,定义了你属于『谁家』的人,很自然的,女性便被划分出来:出嫁从夫!即便现代人常常因为工作地点之便,选择婚后一直偕同丈夫和孩子住在娘家,但年夜饭还是非得回到夫家吃。
农业社会物资欠缺,衍生出许多似是而非的『习俗』
出嫁女不但不能在娘家吃年夜饭,连大年初一都不能回娘家,说是这样会把娘家吃穷了!古时候,除非高门大户,否则出嫁女子尽量不要回家吃食,免得被兄嫂、弟媳侧目,毕竟大家的物资都欠缺。
谁来煮这一顿饭?
现代人比较不受限于传统观念,但,繁杂的煮食工序,以及祭祀礼仪,谁来承担呢?古时专职家庭主妇的女性居多,任劳任怨也没啥计较的,但现在则是职业妇女居多,谁『乐意』辛苦做羹汤,等着某些人只来享福呢?
杯盘狼藉、酒酣耳热之后,谁来收拾残局?
聚餐完,住外县市的说要赶着回去,有小娃娃的推托要照顾小孩…举不出理由的,或者本来住在家里的,就活该累到头!
上述只是家庭聚餐会产生『纠葛』的部分因素,莳缘的兄弟姊妹倒是非常享受聚餐的乐趣。
聚会不必只限于年夜饭:重阳节大拜拜、清明节扫墓、大年初三是我们主要聚会日子;其余就是分散在各节日与假日,有空的一约就回娘家聚会了。
聚会餐点由各家贡献:现在line群组联系方便,姊妹与兄嫂、弟媳大家分别把自己要提供的菜色传上来,即便是重复也没关系,厨师不同嘛!届时,有的加热、有的端上桌、有的已经开始收拾厨房,大家自然分工,何必计较!
上馆子就不麻烦了?有的家庭喜欢上馆子,省去了种种困扰与麻烦!这也是不错的办法。
情份情份,想要维持『情』,就要各自守『份』,如此便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