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赴大陸尋肝 婦17年前成全台首例不同血型肝臟受贈者

病友潘女士(左)2006年完成移植肝脏手术,当年念大一的儿子(右)捐肝,不仅让潘女士重生,更开启台湾第一例不同血型移植成功先例。如今走过了17个年头,儿女已成家立业,对于能继续与家人共享天伦乐,内心除了感恩,更对肝脏移植团队有着无比的敬佩。记者林俊良/摄影

现年66岁的潘女士,是全台第一例不同血型肝脏移植的受赠者,在2006年完成移植手术,至今已17年。她表示,自己在公务人员定期健检中,发现肝指数过高,且体力愈来愈差、容易疲倦,确诊原发性胆道性肝硬化。医师告诉她,这是免疫系统引起的疾病,且无药可医。因家人与自己血型不同,原先已办好台胞证,欲赴大陆寻求移植机会,但当时才大学的儿子不忍虚弱母亲跨洋寻肝,表示愿意尝试不同血型捐肝的手术,由林口长庚医院团队执行完成。

林口长庚医院肝脏移植团队已完成逾1400名病友完成移植,并首创全台「一肝二用」、「不同血型换肝」等术式,今举行「重启彩色人生—肝移植病友开心『回娘家』」活动,近300名在林口长庚接受肝脏移植的病友齐聚一堂。

林口长庚医院副院长、肝脏移植权威李威震说,林口长庚医院去年完成96例肝脏移植手术;今年截至8月已完成75例肝脏移植,可望突破百例,成为全台肝脏移植个案最多的医院之一。原因是部分病患因新冠疫情延后手术时间,加上疫情趋缓后,加护病房开放探视,社工能进入关怀、劝募,器官捐赠情况稍有好转。

至于一肝两用的移植情况,李威震表示,光是8月份前两周,林口长庚完成的10例肝脏移植手术中,就有3个大爱捐赠者肝脏是采一肝两用,移植给6名受赠者。其中一名捐赠者年龄已67岁,再次突破过去捐赠考量年轻肝脏再生能力强、捐赠者多为50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大爱捐赠的肝脏不确定性高,捐赠者生前可能历经重大创伤,过程中经历输液,肝脏品质恐受影响,须要专业判断。

汽车钣金师傅熊先生现年60岁,2003年接受肝脏移植至今已20年,是全台第一例「一肝二用」的肝脏移植受赠者。他在一次公司健检时,发现自己罹患B型肝炎,也曾因猛爆性肝炎食不下咽,被送至急诊。此后陷入不断肝昏迷、腹部绞痛跑医院的恶形循环。曾服用民间偏方,加上医院治疗都无法改善病况,最终在林口长庚医院团队协助下,完成肝脏移植。

李威震表示,活体捐肝通常会留下捐赠者35%肝脏,捐赠后一个月内肝脏就可再生、恢复原大小的7成,三个月就可恢复正常大小;接受移植的病人肝脏再生速度比捐赠者快,一个月内就能长回原有大小。使用达文西等微创手术未必能让预后更佳,韩国多数肝脏移植是采腹腔镜,术后与一般外科手术并无太大差别;且取出肝脏过程中不宜过度挤压,故伤口须有一定大小。

李威震也说,肝脏捐赠早已突破过去只能同血型捐赠的限制。血型互斥是血液中的抗体所致,手术中去除抗体、使用单株抗替药物,减少B淋巴球作用,就能完成不同血型捐肝,且捐赠后受赠者、捐赠者的血型不会有变化。

他指出,肝脏移植手术相当复杂,由于受赠者的肝脏功能已经受损,凝血功能很差,而肝脏内含大量动、静脉,比起一般手术,患者在肝脏移植手术过程中大量失血的可能性更大。医师打开患者腹腔后,会先确定腹内没有肿瘤转移后,分离出重要的血管并取下受损的肝脏,再将捐赠者的肝脏植入于受赠者体内。手术过程复杂,耗时可能长达十个小时。

「肝脏移植是外科最难的手术之一,医疗团队要用上从医学院读书、住院医师训练到主治医师历练的所有知识,才能把须换肝的病患从鬼门关抢救回来。」李威震表示,肝脏受赠者经历过罹患肝癌的徬徨无助,或肝硬化、肝衰竭的折磨,也有患者被送进加护病房,醒来时就已完成移植。移植病友能齐聚一堂相当难得。

林口长庚医院肝脏移植团队成果丰硕,在副院长李威震医师(左四)带领下,帮助逾1400名病友获得重生。近300名病友抱着开心回娘家的心情,参加林口长庚医院扩大举办的「彩色人生肝友会暨25周年回娘家活动」。记者林俊良/摄影

林口长庚医院肝脏移植团队在副院长李威震医师(右五)带领下,成果丰硕,帮助逾1400名病友获得重生。记者林俊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