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何以中国”生生不息的文化脉动

近来读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说诗》,“感发”二字如纤纤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生命的灵气,也如隆隆春雷,恰到好处地惊破热气升腾的泥土与蠢蠢欲动的蛰虫。又说,“宇宙之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可以体悟到,“感发”的精髓似乎在于“感”阴阳二气而开启自内到外的勃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从《山海经》到《离骚》,再到《论语》,以及唐诗宋词元曲,从祭祀巫舞到《霓裳羽衣舞》到《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激荡着无数生命“感发”的力量,中国文化得以弦歌不辍,生生不息。

俯瞰齐鲁大地,滔滔黄河,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豪迈与坚守,激发出灿烂的黄河文化、升腾起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巍巍泰山,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信与胸襟,激发出独特的齐鲁文化、挺立起五岳独尊的“文化泰山”。黄渤海畔,八仙过海的传说,海市蜃楼的缥缈,激励着无数奋斗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奔赴新时代的星辰大海。

没错,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文化创造力的民族,华夏儿女们自觉主动的创造性,是其精神内核之一。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仓颉造字的神话,到“蛟龙”下海、“嫦娥”奔月、“墨子”升空的现实,诠释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纵观历史、放眼世界,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又一个精神内核——开放包容、和合共生。

从马可·波罗游中国到郑和下西洋,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到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过程当中,彰显开放包容、和合共生的精神格局。新时代,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11月30日,2024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发布“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综合影响力指数报告(2024)——中国城市篇”,揭晓“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影响力城市年度榜单(2024)”,烟台首次入围年度十大影响力城市。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从愿景成为现实,不仅为世界经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各国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新桥梁。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烟台古今交融、宜古宜今,不断奏响新时代文化最强音,特别是今年以来日出演唱会、中国电影导演之夜、红酒海岸艺术展演系列活动出圈出彩,彰显着城市深厚文化底蕴和万亿之城向上生长力。

海上丝绸之路是前景光明的发展之路,是开放合作的共赢之路。当下,烟台正秉承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加强海丝遗产系统保护,用好蓬莱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载体,抢抓长岛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机遇,探索与“海丝之路”沿线城市共同打造推出区域性、主题性优质旅游产品,广泛开展文化节会、艺术演出、主题展览、对话交流等文化活动,共同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于历史的细微处,感发“生生不息的文化脉动”,于宇宙的宏大处,融出“弦歌不辍的中华文明”。看,“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听,“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应是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宇宙深处,自有“北斗”指路、“神舟”往返。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