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名校迁渝 献身杏坛 弦歌不辍──改革中国报业的无冕王(一)

时事新报》抗胜利号外,报导标题为:「我已收到日投降照会、日内阁一致通过投降、陆相海相均表同意」。(黄绍川摄)

编者按

天鹏,曾任《申报》编辑、《时事新报》总编辑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等职。著作多达二十余本,对中国近代新闻学术界影响深远。

他也是战时首都唯一报纸重庆各报联合版》总经理,首创以国内外要闻作为报纸头版。中国新闻界第一本专刊《新闻学刊创办人,于戒严时代的台湾,参与创办「中国宪法学会」,发行《宪政时代》,鼓吹民主宪政。

黄天鹏之女黄佩珊搜罗日记.公文秘件.未公开自述.近150张珍贵照片等大量第一手资料,首次公布黄天鹏60个笔名,见证民初军阀割据、国共内战、中日战争报业发展的历史。

正文开始:

抗战期间,陪都不仅是新闻事业中心,也是新闻教育中心。北平、天津、南京等各地名校陆续迁移至此。

位在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民国二十六年八月遭受空袭,九月利用长江轮船将图书和仪器运至重庆市郊沙坪霸新校舍,十一月初照常上课。最后留在南京大胜关一小部分农学院牲畜,在首都沦陷前三日渡江,经苏、皖、豫、鄂各省,游牧入川,一年内安抵重庆,校长罗家伦为此写了首《校庆感赋》:「嘉陵江上开新局,劫火频摧气益遒,更喜牛羊明顺逆,也甘游牧到渝州。」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同年八月,由南京,经九江、武汉、铜梁,隔年十一月到成都,四易其地,历时十六个月。位于八一三淞沪战区中的复旦大夏大学,组成联合大学,在民国二十七年一月辗转至重庆,二月开学,招收旧生、新生、转学生,共八百多人,在市中心菜园?上课。五三、五四大轰炸后,市区成了焦土新闻系迁到北培。民国三十一年夏季由北培黄桷镇移到夏坝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罗家伦偕同中央大学中文系主任胡小石登门造访,天鹏茫无头绪。罗家伦笑说,中大虽然已有「新闻学课程,但开在政治系,教授为林森的秘书邓亚魂;中文系拟定的「新闻文学」,偏向写作与编辑,希望天鹏训练学生编写新闻、社论演讲稿等,以胜任报馆和政府机关新闻室任务,有更多就业机会。自此,天鹏往返沙坪道上长达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