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看诊却实体领药 便民服务大不便

最为大众诟病的,就是医院门诊的病患在远距看诊后,竟仍得携带健保卡前往医院,才能领取药物。(图/远见提供)

三级警戒后,避免民众非即刻的就医需求,政府松绑「远距诊疗」,但相关配套不足,民众与医师都大叹不够便利,为什么?

因应防疫,健保署火速推动「COVID-19远距医疗」,但线上看诊,却得实体缴费、领药,难道「远距诊疗」只做半套?

全国三级警戒已持续超过一个月,虽然近日确诊人数减少,但中央疫情指挥中心仍不敢大意,6月23日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将再度延长全国的三级警戒至7月12日。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为了时时刻刻保持医疗量能,全台医疗院所也将持续遵行「营运降载」措施,非必要的医疗服务全面暂停,尽可能空出负压隔离病房,以防疫情再度爆发,而落入无床可用的窘境。

卫福部中央健康保健署也表示,自5月19日起推行的「COVID-19远距诊疗」服务,也将与「全国三级警戒」同步延长,确保全国疫情期间,既能保有各医院量能,也能兼顾社会大众的医疗需求。

但,从「实体诊疗」转换成「远距诊疗」,真有办法一步到位?

事实上,从5月15日双北实施三级警戒,到5月17日指挥中心宣布,将由健保署协助推动「远距诊疗」、松绑相关法规,仅仅相隔48小时。

如此仓促的改革推动,也导致许多民众在使用「远距诊疗」服务上仍大叹不便。

卡关一:缴费领药非得去医院

其中,最为大众诟病的,就是医院门诊的病患在远距看诊后,竟仍得携带健保卡前往医院,才能领取药物。

一名年近60岁,且患有慢性病的陈小姐便直白抱怨:「如果到头来还是要去一趟医院,那我何不一开始就直接实体看诊?」毕竟,现在只要进出医疗院所,难免有染疫风险。

虽然,不少医疗院所开始陆续推出「远距医疗专用取药区」,透过设置户外的领药动线,降低民众潜在的交叉感染,但如此的「半套远距」,仍让民众们不以为然。

对此,长期关注医疗议题的时代力量立委王婉谕指出,医疗院所可使用邮政系统,将「纸本处方笺」寄达民众家中,民众就可凭笺至药局领药,避免远赴医疗院所的风险。

除此之外,不少医师、药师表示,卫福部也可运用「电子处方笺」,与全台各大药局合作,让民众视讯看完诊后,就近在特约药局领药。

卫福部次长石崇良回应,虽然透过远端看诊、领药,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民众方便性,但如何避免处方笺遭到伪造?又要如何确保药物有亲自交付?这仍是需要透过试办计划,才能逐步落实。

卡关二:一套远距,N种软体

除了「远距诊疗」做半套的问题外,各家医院在远距平台上的各自为政,也让许多初次透过远距看诊的民众大感不便。

一名首次帮家中长辈远距挂号的张先生就指出,各家医院使用的看诊平台不一而足,有的自行开发App、有的使用社交软体,每家医院的操作模式都不同,「自己学都已经很吃力,更别提教会家中长辈。」

对此,线上医疗咨询平台医联网董事长王钦堂指出,台湾在远距医疗的推动上,长期欠缺整合性平台,无法提供民众、院方一套标准化的看诊模式。

许多医疗院所会使用社交软体「LINE」作为服务平台,但「LINE」当初开发目的,并非为了医疗服务之用,本就难以完全满足医病之间的资讯沟通需求。

他更进一步表示,从国安层面来说,LINE的原厂伺服器是源自韩国,各家医院长期使用,恐有资安疑虑。若政府真的有心要发展远距医疗,宜尽快着手开发自用软体。

台大医院云林附设医院副院长马惠明则指出,台湾开发远距诊疗软体的厂商,实为百家争鸣,不论是电子五哥,还是电信三雄,都有进军远距医疗的野心。

但就医院端来说,却没有非做不可的压力。「现况也不错,我为什么要额外支出给系统厂商?」马惠明坦言,若政府没有出手整合,即便技术端已经完备,医院仍将有恃无恐、持续观望。

卡关三:功能局限,远距医疗成短线操作?

长期在荣总体系推广远距医疗的高雄荣总研创中心创新长杨宗龙表示,台湾现行的远距医疗水准,仍处于「幼稚园状态」;即使医病两端成功连线,能执行的医疗服务,仍多限缩在视讯看诊上。

他指出,理想的远距医疗应为「一条龙服务」,让民众从预约、排诊、通知、报到、看诊、住院,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操作,让远距医疗软体能真正融合日常生活之中;否则,除了「视讯看诊」外,其他服务都还得跑一趟医院,民众怎会愿意埋单「远距医疗」?

不过,要达到所谓的「一条龙服务」,杨宗龙也坦言,这并非一蹴可几。关键在于,要将过去「医院中心」的医疗模式,翻转成「病人中心」的医养照护。

他解释,长期而言,不论是「传统实体诊疗」或「远距看诊」,多是病患配合医院的指令;但若要发展远距医疗,应改为医院方透过「远端监测装置」,以病患为中心,随时、随地关心病患生理数据,以给出适当的医疗安排。

「后疫情医疗模式」迎三赢

「以金字塔比喻,民众是最上层,医护团队是第二层,行政服务是第三层,完整的数据资料管理团队是第四层,」杨宗龙分析,现阶段医疗院所多仅有「医护团队」,如何赶快打造厚实的「行政与数据管理」基础,才是立足远距服务的当务之急。

对此,王钦堂直言,不论是「远距做半套」,还是「平台各自为政」等怪现象,追根究柢,仍在于政府在远距医疗制度的长期忽视。

「我们现行的法规,没有因应数位科技进行修正,」他以《医事法》为例,该法要求医师在执行线上诊疗时,医师本人必须要在医疗机构内;但实务上,只要有网路,医师不论身在何处,理当都能为病人进行远距诊疗。

再以近日「快筛之乱」为例,过去受限于《医疗法》,「快筛」仅限医师可以操作;但其实,只要进行简单修法,让地方医事人员也操作快筛、上传数据,地方上的医疗量能,自然就会提升。

马惠明也指出,现阶段的医病资料读取,仍必须仰赖病患携带实体健保卡,并透过医院用读卡机,才能成功上传资料;健保署应该尽速推动「健保卡虚拟化」,以真正解放空间限制。

王钦堂期待,台湾远距医疗将能够迎来真正转型,透过远距医疗,让医学中心可降载、让健保减少浪费、也让民众可获得更即时的医疗照护,「这才是后疫情时代下的『三赢』的医疗模式。」

本文作者:蒋濬浩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7月号421期》)

《远见杂志7月号4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