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移植“废弃肝”,再切除残留病肝——肝癌患者肝移植找到新方案

在经历了1次结肠癌切除手术、28次化疗和1次介入化疗后,一名女患者的病情依然严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团队最近开展的一项创新术式——“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改写了这名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命运,为其家庭带来了久违的笑容和希望。

2023年2月,该女患者被确诊为结肠癌肝转移,在接受了12次化疗后,又接受了结肠原发灶切除手术。随后,又是新一轮的16次化疗和1次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然而此时,遍布肝脏的转移灶已对化疗药物逐渐产生耐药性,传统的治疗手段无法奏效,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的病情只会继续恶化。

面对这一难题,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决定采用“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这种创新的手术方法巧妙地将“废弃肝”肝移植与ALPPS术完美结合,一周内通过二次手术进行全肝切除,从而彻底清除肿瘤。

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核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的指导下,周俭教授带领肝外科团队成功实施了这一创新术式。

手术分为两期:一期手术中,医生精确地离断了患者的左右半肝,并切除布满10枚转移瘤的左叶病肝。紧接着,精巧地移植入一片废弃的部分左叶肝脏(该“废弃肝”来自另一名患者同期行肝尾状叶良性肿瘤切除时,为确保手术安全而切除的部分左叶肝脏);移植完成后,再细致地结扎病肝的门静脉右支。在此过程中,由于植入的肝脏十分娇嫩,手术团队需要十分精确地测算并调节门静脉左侧血流量及压力,才能确保二期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短短一周,患者植入体内的废弃肝脏迅速生长,体积增大了约70%,已经完全能够胜任肝脏生理功能。手术团队当即进行了二期手术,成功切除了患者体内残留的右侧病肝。术中,医生发现这片病肝上竟藏匿着23枚转移瘤。

术后,患者各方面恢复情况良好,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数值从巅峰的3000多迅速降至正常值2.9。手术21天后,患者又接受了由肿瘤内科主任刘天舒和结直肠外科主任许剑民一起讨论制定的预防性化疗方案。近日,患者顺利出院。

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对于许多无法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而言,肝移植成为了一种可能带来生存获益的治疗方式。ALPPS术是近年来针对肝脏肿瘤数目过多或体积过大且肿瘤切除后剩余肝体积不够的患者而新发展的肝切除术式,它通过两个阶段的手术操作,显著提高了手术切除率。

周俭介绍,此次创新的“废弃肝”肝移植+ALPPS术的成功实施,为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提供了新的供肝选择方案,有效突破了肝源严重短缺的困境,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文:健康报特约记者 齐璐璐 通讯员 朱恬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T746XUN】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