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別人介紹「我退休了」好尷尬?聊聊退休後的身份焦慮

退休后失去身份地位,变得很难介绍自己?

我45岁离开职场后没多久,参加老同事结婚喜宴,席间遇见生人,老同事热心的向对方介绍我时说「Roy原来是xx公司的xx经理」,对方自然开口问道「哦,你好,那请问现在在哪?」,这时我赶紧插入以免介绍人的尴尬,我说「我退休了」,语毕引来三人全都接不下话的一阵沉默!

退休后没了职场上的身份地位,容易出现身份焦虑?45岁即退休的田临斌(老黑)在脸书粉丝团分享,旅行与艺术是很有效的化解之道。 图/截自老黑看世界脸书

类似状况我不是第一次碰见,曾经尝试呼拢说「我是写文章的」,或「弹吉他的」,却显得很没诚意,后来发觉要不呼拢到底什么都不说,要不老实说我退休了,一般人虽疑惑但不知该如何往下问(于是沉默)。即使问了,我也懒得解释,一:我没有生大病,二:我没有A公司钱。。。。这两点都是面对我老丈人「善意」询问时的回答,有此怀疑但不便说出口的恐怕不止他一个。

离开职场以来我深切感受到,这个社会是如此理所当然的,按照从事的行业职位,赋予每人一个身份。面对不熟的人,我们得知道他是白领还是蓝领,老板还是打工仔;较熟的更要知道他的工作职掌,收入高低等。一旦身份在心中确立之后,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与他接触交往。至于此人平日是否乐善好施或爱揍老婆,向往世界太平或男盗女娼,通常我们因为兴趣不高所以所知不多。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别人的尊重

人称英伦才子的艾伦狄波顿写了本书叫《身份的焦虑》,描述现代人日子过得不好的原因以及解决之道,书中提到人都是社会动物,温饱之外我们需要别人的尊重,甚至崇拜,别人对自己视而不见,不置可否的态度最伤自尊,而人人赋予他人身份标签的结果,就是人人都在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身份标签不停斗争。

但吊诡的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并不是由自己订定,而是攀比的对象说了才算,原因是通常人们追寻的,与其说是某个绝对值的财富和地位,不如说是他人给予的肯定和尊重。

打个比方,工作加薪当然是令人振奋的好事,但如果是一群人中加的最少的那个,就成了令人沮丧的坏事。同样道理,社会进步是好事,但生活其中的人却因此只能不断追求更高远目标。即使够努力也够幸运,得以飞上枝头成了凤凰,却可能发现枝头上到处都是凤凰,焦虑非但没能减少,一不小心还会掉落地面。

如何降低身份焦虑?

追寻身份地位也有好处,起码可以激发人们的才能和潜力,但就像许多其他事物一样,太多或盲目的追求祸害无穷。狄波顿在书中提到几种降低身份焦虑的方法,包括寻求宗教或哲学上的慰藉帮助,但对我个人来说,最有效的化解之道有两个,一是旅行,二是艺术。

不是走马看花式的旅游,而是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旅行,面对浩瀚自然,我们可以选择只是到此一游,拍完照后拍拍屁股回家继续和生活斗争;也可以选择静静坐下,思考大时空背景下个人生命的轻薄短小,思考完回家做的可能还是类似的事,却已有大大不同的心态。

同样的,旅行中接触不同族群文化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选择只是吃当地特色,买当地名产,吃完买完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也可以选择思索不同人事物代表的不同价值观,以此检视眼前生活面对的烦恼和困境,并做出相应调整改变。

任何形态的艺术都有一共同点:平等,艺术作品不因作者或欣赏者社会地位高低而影响品质;好的绘画,文学,音乐,摄影,电影,传达的大都是人性中不因时空改变的情绪和道德;经常阅读的人,能在为世俗斗争的同时,开辟出得以让心灵喘息的空间。

亲自动手创作能将艺术的乐趣带到另一个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作品的好坏不重要,全身心的投入才是重点。这样的投入不但使人暂时忘记对身份的焦虑,也提醒人们不要受这种焦虑过度影响,因为既不值得也没必要。

退休后我和以前同事的交往明显不像过去那么密切,毕竟生活形态相去太远,影响力更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身份令人感觉轻松也有些遗憾,有点像是一个厌倦打仗的将军离开军队后,既庆幸不需厮杀于战场,却还怀念同袍之情,但这点遗憾比较起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究竟微不足道。

我想在我变老之前,必定还会偶尔碰上类似的沉默尴尬,现在我已不再被它困扰,甚至有点自得其乐。当然我可以向真正关心的人解释,我眼前生活温饱不是问题,如果经济环境变差就会更节省一些,再不行就会重回职场找工作。但即使真有那天,我也绝不允许自己像从前一样,把追求身份当成生活重心。

我不求众人理解我为何选择在45岁退休,也不求从此不再被身份的焦虑困扰,狄波顿说得好,「理解这种焦虑,就像气象预报与暴风雨间的关系,你无法阻止暴风雨的到来,却可因理解而将损害降到最低!」

本文转载自《老黑看世界FB粉丝团》,原文为:身份的焦虑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