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观音山
散文
独坐古火山口的棱线上,强风不息,眼前奔云如急流。云雾散时,可见迎风的陡峭坡地仿佛披覆抹茶色厚毡,背风的山坡则阔叶林繁茂如绿色云朵,山岭一线之隔,两面不同的绿色群相。而树林外的山下,高楼城镇在阳光里明亮生辉,看似不远,又似遥远。
九月的早晨,来到阳明山鹿角坑生态保护区的小观音山。小观音群山所围绕的,是台湾最大的古老火山口,这趟行程先走向小观音山主峰、北峰、北北峰,然后折返向西峰,体验以火山口棱线为主的「Y」形路线。国家公园另规划有需下切溪谷的「O」形路线。
白露已过,候鸟南飞,天气却十分炎热。登山口山青树明,我赞美蓝天里疾行的飞云,当地伙伴却说那可能是山顶眺望视野受阻的讯号!起步后穿越阔叶森林,人工栽植的柳杉散布林间,原生的红楠、大叶楠等乔木正在绿色战场中开疆拓土,假以时日,有望取代造林树种,进而演替成天然林。
随海拔攀升,山径多在芒草与包箨矢竹的领地穿行。包箨矢竹是阳明山区八百公尺以上迎风坡面的优势植物,小观音山群峰海拔高度约千余公尺,登山之路就在一至二公尺高的矢竹林中,穿行其中不时有竹枝拂面或敲头。但也因为密竹丛可遮挡强风,风起时登山人可免去强风不断吹袭之苦。而这满山的细竹,正是山上餐馆盘中的箭竹笋出处,保护区在特定的时节有条件开放采笋,沿途可见采笋人以纸钱在这视线无法穿透、宛如迷宫的竹林间留下的路径记号。
近山岭处,果然云雾围绕,空阔岩地风势强劲,大多时候山岭之外视野一片白墙,偶尔在云缝中乍现短暂的眺望视野,总教伙伴们响起一阵欢呼。走过小观音山主峰至北北峰一线,途中云开时可望见火山口环被大屯溪切割出的破口。因为这流水与光阴合力造就的破山巨作,登山人需下切溪谷再徒上棱线,才能完成火山口O形线,选择只行走棱线必需折返,形成Y形路线。
午后折返小观音山主峰,再往西峰之路,又入阔叶林中。林中有时阳光洒落有时阴暗,当光线投射在金毛杜鹃叶丛时,闪闪生光的叶片细毛留住了众人的脚步。上行至棱线上最佳的眺望点时,云雾正巧散开,强风中视野、感官与思绪皆受到极大震撼,我决定不再前行,原地等候伙伴们折返。
强劲的东北风使人无法安稳站立,只能择一块较平整的岩石缩身而坐,看身前风云变幻,这海拔一千公尺的小山,气象万千。风云驱散热气,温度微凉,岩石上眺望,包箨矢竹将迎风山岭染成抹茶色彩,山友称之为「抹茶山」;另一侧避风山坡是我走来的阔叶林。这是东北风统御的地域,阳明山区气候受季风影响,冬季温度低且湿度高,使得原本分布于二千公尺以上高山的植物如昆栏树与台湾龙胆等在此现踪,形成特殊的「北降现象」。也因为强风与竞争,阔叶林顶部被自然雕塑成圆形,一株株线条鲜明。
阳明山植群的「北降现象」,是过往从书中读到的生态知识,此刻切身体会山中强风与云雾,心中有「原来如此」的微妙滋味。想像在冬日,旺盛东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必将使这里更加潮湿寒冷。在我生活的岛屿南端,南仁山区也有特殊的「植被压缩」现象,那也是受东北季风带来的低温影响,原本分布于海拔一千公尺左右的壳斗科植物下降至三百公尺的低山,与亚热带木热带植群在短距离内过渡的「压缩」现象。然而岛屿两端不同的海拔与环境变化,使得同样的东北风刻画出不同的生态特性,也涵蕴不同的物种。多山的台湾岛屿,因地理位置、气候与地形缘故,自然生态精致而多样。
生态保护区需经申请方可进入,这天只在主峰相遇两位非本队游客。一个人在山顶静看眼前奔云如急流,不禁深深吸吐这云雾的气味。而山下,淡水河与基隆河流域平原阳光明丽、高楼林立,风吼声中显得祥和美丽,听说那城镇是三芝。在阳光与云雾交错的山顶看平原城镇,仿佛云端看人间。以久居台湾南部的目光,感觉这场域真特别,山与都会相邻,山的生态景观如此精彩,城镇的人间风光如此繁华,却能彼此融合成动人的图像。
感觉上伙伴们不久便返回,而自「云端」回到「人间」的路途也不过半个多小时。下山后阳光仍热力四射,搭上台北捷运时,山间流云的气味仿佛还在鼻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