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活珊瑚跌剩11.9%!监院指「生态系已多半失能」纠正4单位

▲小琉球活珊瑚礁覆盖率3年平均仅11.9%,权责机关遭监院纠正。(图/记者彭怀玉摄)

记者柯沛辰/综合报导

监察院11日表示,小琉球2015年以前的活珊瑚礁覆盖率约30%至50%,2016年因圣婴现象海水水温异常升高,大幅下跌至10%至20%,如今垦丁、绿岛及澎湖屿等地均有所回复,唯独小琉球无恢复迹象,2021年至2023年平均覆盖率仅11.9%,为全台最低,经监委调查,权责机关显有疏失,因此通过纠正海洋委员会、观光署、鹏管处及屏东县政府。

有民众向监委陈诉,屏东县府和鹏管处为了快速从观光人潮获取经济效益,大量开发并在岛上到处建设,将自然景观破坏殆尽,多数小琉球人轻忽此举影响,为了留住就业机会赚钱,导致乱象丛生。另据学者调查,小琉球海域珊瑚多样性越来越低,呈现珊瑚扁平化趋势,浮潜与潮间带踩踏等人为活动,对小琉球珊瑚礁产生剧烈冲击。

监委调查指出,目前小琉球沿海珊瑚礁生态系多半已属于衰退或失能,其中又以人为活动频繁之沿海游憩活动密集区之珊瑚覆盖率更为低落,对于源源不断涌入的游客,权责机关有必要对小琉球游憩承载量进行调查评估及游客总量管制。

▲小琉球活珊瑚覆盖率全台最低。(图/监察院)

▲小琉球各景点珊瑚覆盖率。(图/监察院)

监委表示,针对小琉球游客量、游憩行为等事项规划,属于鹏管处业务范畴,并由观光署主管。鹏管处于2018年委托「中华民国户外游憩学会」针对该区域游憩承载量进行评估,发现1天1万人次以下为舒适、1万到1万5,000人次则须采适度的分流措施,1万5,000人次以上应进行较严格的管控,却未考量对当地生态影响及游客过度集中于滨海景点的现象,即便鹏管处2024年重新委托评估,仍以观光发展为依归。

监委认为,海委会长期知道小琉球环境承载量与海域生态息息相关,可主动进行评估调查,以保护小琉球自然生态资源,避免海洋生态受到冲击,却未积极采取行动,反寄托于观光主管机关鹏管处调查评估,放任小琉球周遭生态及生物多样性恶化、劣化,也未积极掌握小琉球珊瑚礁生态系统变化,加以研订适切保育措施,迟至2021及2022年才办理珊瑚监测计划及珊瑚移植复育措施,鲜有怠失。

监委指出,鹏管处虽曾在2018年进行小琉球环境承载量评估调查,但调查仅着重观光旅游发展,即便海委会2022年建议重新评估、调整游客人数上限,但鹏管处迟未研议处理,直到今年3月才重新办理评估招标,且迄今都仍未完成调查,以致无法拟定经营管理计划。

监委批评,鹏管处长期消极不作为,对于大量观光客源源不断赴小琉球旅游完全束手无策,既无法限制交通部航港局交通船航班班次及限制游客登岛人数,也无法提出人流管制替代方案,致使登岛游客源源不断,影响海洋生态维护,自有怠失,观光署作为鹏管处上级机关,监督不力,难辞其咎。

至于屏东县政府,对于小琉球岛上热门潮间带及自然人文生态景观区无法完全落实游客总量管制,造成小琉球海域海洋生态沉重负担,又长期忽视该岛海域珊瑚覆盖率衰退及生态恶化状况,迟至今年才将珊瑚列入该县「水产动植物繁殖保育区」保育对象,实有检讨改进之必要。

监委表示,海委会虽定有「海域环境分类及海洋环境品质标准」,但珊瑚礁对水中营养盐含量变化较为敏感,海委会未据以研拟更严谨、适切规定,相比邻近亚洲国家如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之海域环境保护规范与力度,仍有不足。即便小琉球岛上设有4座污水处理设施,但对于营养盐去除效果有限,多处潮间带仍有藻类繁生等优养化现象,致使状况持续恶化,珊瑚覆盖率仅剩约1成,海委会、屏东县府均有检讨改进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