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室/113學測國寫談「標籤」 知性題考的是「你怎麼看?」

示意图/ingimage

113年国写知性题是关于「标签」的讨论,首先阅读甲、乙两文后统整关于标签概念对于人的正、负面作用。短文写作以「日常生活『贴标签』或『被贴标签』的实例」为前提,要求考生「举例说明你对标签现象的看法」。心细的考生在审题后发现,第一小题是引导思考的前导问题,标签现象是什么?对人有什么正面与负面影响?短文依此思考,举例说明之,即是写作纲要了。

然而,短文的描述中更重要的其实是你怎么看待此事!

若以上述脉络审视甲文,其首句提到标签定义:将复杂事物简化、分类再标记。当用在人身上时文中说明:「(标签)亦即总体上从世俗常规所给予此人的角色和位置判断他。」文末则提出「刻板印象」如:南美洲民族很会踢足球。显然甲文说明标签的负面作用。

有了负面的材料,接着在乙文中找正面影响。乙文首句:「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提示标签的增强作用。文章接着说明许多企业赋予员工职称「正向的标签」,如苹果公司给故障诊断的工程师「天才」的职称,星巴克给店员「咖啡大师」标志,说明标签的正向帮助是定义自我价值,并借此调整行为以符应标签。

解决第一小题后,考生已经对「标签」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接着便是自身关于标签经验的举例,题目提示要从「贴标签」或「被贴标签」来讨论。然而下笔时还需注意题目要求的写作角度是「对标签现象的看法」,因此不论考生例子中举的是自身被贴标签或是社会各种贴标签的刻板印象,都需加以论述你对举例事件的看法。例如:有考生认为社会长期以来对不同族群贴上标签,原住民都很会唱歌、客家人都很节俭、外国人都说着流利英文……。

无论举例为何,重要的书写观点都是「你怎么看待」这些标签。也许可以说:标签是社会人群运作下的类化、刻板传统,但并不表示我们只能遵守而不能活出自我的独特,同样的,我们也不应以标签分类作为臆测他人的标准。你怎么看,才是阅卷老师最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