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类流感引爆肺炎 克菲尔调节免疫抗菌

近期多种病毒盛行,尤其是新冠病毒猖獗,肺炎患者增多,学界寄望以天然的克菲尔应对。(图/太阳星科技提供)

国内近期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COVID-19、类流感大爆发,肺炎霉浆菌也低度流行中,医院、诊所的看诊民众大排长龙,考验国内的医疗量能。卫生福利部资料显示,111年国人十大死因中,COVID-19及一般肺炎分列3、4名,2024年前3周,COVID-19引发肺炎的患者已达1193人。

肺炎pneumonia也是「全球公敌」。新冠疫情爆发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估计每年有4.5 亿例肺炎病例,约400万人死于此病。新冠疫情爆发后,截至1月18日,全球确诊数高达6.86亿例,累计死亡685.5万人。

肺炎被归类为下呼吸道感染,通常是受到新冠、流感等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发。部分疾病也可能并发肺炎,例如囊肿性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气喘、糖尿病、心脏衰竭、使咳嗽能力贫弱的中风、自体免疫性疾病等。另外,有吸烟史或受药品影响、被霉浆菌(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也会造成肺炎。常见症状包括有痰的咳嗽、胸痛、发热及呼吸困难。

据了解,肺炎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生素,但缺点是会产生抗药性问题,会杀死肠道菌,引发肠胃道溃痬,因此埃及、沙乌地阿拉伯、印度、印尼、巴西等国的研究团队,以及国内医界、学界的研究人员,不约而同以克菲尔发酵乳的菌种进行实验,希望借由产自大自然的克菲尔益生菌应对COVID-19及一般肺炎。

克菲尔kefir是源自东欧北高索山区的发酵乳,存在数千年之久,从东欧、中亚到东方的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各民族都有喝克菲尔的习惯,是常见的三餐饮料,被称为克菲尔粒kefir grains的菌种代代传承,时至今日还在使用。

克菲尔粒含多种乳酸菌、酵母菌及蛋白质,形成共生复合体,由薄膜状胞外多糖体克菲兰Kefiran包裹成如花椰菜米般的颗粒。各国研究人员之所以运用克菲尔做为对抗肺炎的膳食佐剂,主要是看中其抗菌、抗炎及抗氧化的机能已获得全球认同,并已实现商业化生产。

多项研究表明,克菲尔具有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活性的潜力,可以帮助修复肺损伤。举例来说,埃及与沙乌地阿拉伯的学者曾共组研究团队,2022年在国际期刊《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线上发表论文《克菲尔:一种针对病毒感染的保护性膳食补充剂》,指出克菲尔是健康的益生菌,可增强巨噬细胞(一种位于组织内的白血球)的产生以及促发炎细胞因子的活性,调节免疫系统反应并破坏病毒黏附,以抑制病毒活性及感染,并认为使用克菲尔(及其副产品)作为新冠肺炎患者促炎细胞因子的抑制剂是有可能的。

阿根廷图库曼国立大学200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表明食用发酵乳后,鼻腔病原体的数量会减少,保护下呼吸道免受病毒感染,等于是从源头抑制肺炎的发生机率。

印度玻色研究所的团队2022年也曾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应用微生物学期刊》,发表相关论文,称健康的微生物组和相关疾病的免疫反应是生存的关键因素。研究人员指出,各民族经常食用发酵食品治疗特定疾病,因为发酵微生物通常包含促进健康的细菌,定植于肠道和各种其他组织并执行各种基本功能。

这些益生菌能克服有害微生物入侵,并恢复受影响组织和消化道内壁的健康,与肠道细胞相互作用并产生免疫调节作用,或在感染过程中刺激免疫反应,赋予抗氧化活性等。例如克菲尔中所含的克菲尔乳杆菌可减轻病毒感染期间肠上皮细胞的发炎,胞外多糖体克菲兰可抑制肠道中大肠杆菌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巴西伯南布哥联邦农村大学的研究人员则从克菲尔中分离出28 株酿酒酵母进行实验,发现可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病原体活性,有利人类健康。论文2017年发表于期刊《微生物发病机制》。

大叶大学、中兴大与台中荣总、长庚医院等医疗院所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则另辟蹊径,以克菲尔胜肽为预防、治疗肺炎的标的。团队于2019年在期刊《科学报告》发表论文,指出克菲尔粒加入乳源中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克菲尔胜肽(一种蛋白质),具有积极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血压并调节免疫反应,肺部发炎的实验鼠吃了克菲尔一段时间后,可透过抑制发炎来改善肺部发炎和纤维化、肺部细胞浸润等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虽然众多研究都指向克菲尔可透过调整肠道菌相,调节免疫力,有益于预防肺炎或减少肺炎损伤,但学界或医界都还没有定论,各国都期待未来有更多研究佐证。

资料来源:

https://coronaboard.com/global/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65549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1574-695X.2001.tb00519.x?sid=nlm%3Apubmed

https://academic.oup.com/jambio/article/134/1/lxac034/6902069?login=fals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8772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82401017300207?via%3Dihub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87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