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课程争议不断 北市府联手出招祭重罚

卫生局提醒,合格心理机构应揭示开业执照及收费标准,并开立收据、制作咨商纪录,咨商空间则应隐密且隔音,确保民众获得安全健康的治疗。(谢佳君摄)

近年来心灵课程争议不断,有业者打着心理咨商功效却不具备心理师资格,或广开课程却未立案,北市教育局2019年迄今开罚3件、均重罚25万元,2023年至今亦有2件未取得临床心理师或咨商心理师资格,却擅自执行相关业务,卫生局以涉违反《心理师法》移送地检署,另违反《心理师法》刊登相关广告裁罚7件。心理师提醒,民众如有心理困扰却未寻求正当管道,反而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瞄准现代人压力大、愈来愈重视心理健康,这些年打着心灵成长、潜能开发等名号开设的心灵课程大行其道,却也屡屡爆出争议,前阵子便有网红揭露大型团体意识训练(LGAT)可能涉及心理操控与财务风险,更发现该团体负责人是一名林姓心理咨商师。

卫生局专门委员纪玉秋表示,针对这起案件,经查该名心理咨商师未实际参与该公司心灵课程,初步判定未违反《心理师法》相关条款。教育局终身教育科专员林岳璋则表示,稽查人员于表定课程前往稽查时未发现有在上课,该公司并表示正在申请立案补习班,会持续停课至完成立案为止。

纪玉秋说明,按《心理师法》,若无心理师执照,不得执行心理咨商、心理衡鉴及心理治疗等业务,否则便如同密医,可依法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并科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金,北市2023年迄今则有2件移送地检署侦办中。另外,非心理治疗所或心理咨商所,不得为心理治疗或心理咨商广告,北市自2023年迄今依同法裁罚7件。

这些年不少公司以管理顾问业开设心灵课程,也引发不少纠纷,林岳璋表示,北市自2019年起,以短期补习班设立及管理准则稽查业者,查获3业者未立案却天天上课,且人数众多达25人以上,因此均以最高罚锾裁处25万元。今年初联合稽查,亦要求16家业者申请立案,其中4家业者称申请立案中。

台北市咨商心理师公会副理事长林上能表示,专业心理咨商需经历一段安全信任关系的陪伴与一段时间的转化,才能达到真正的疗愈,短期课程在追求情绪张力与看似快速的效果中,容易对民众产生二次伤害。卫生局提醒,合格心理机构应揭示开业执照及收费标准,并开立收据、制作咨商纪录,咨商空间则应隐密且隔音,确保民众获得安全健康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