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记者观察江西企业新战略:“一带一路”助推中国经济“外循环”

参考消息网7月19日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17日刊发记者林辉智撰写的报道,题为《江西企业实行“一带一路”战略调整 推动经济“外循环”》,文章编辑如下:

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江西中煤)在南昌设有一个“一带一路”特色商品体验中心。这个名为“万国汇”的展厅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包括智利红酒、哈萨克斯坦骆驼奶粉、泰国茉莉香米、埃塞俄比亚咖啡等。

江西中煤是一家专注于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过去十年里在全球参与多个“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建设,但随着近几年参建海外项目数量减少,集团开始将业务拓展到基建以外的领域,包括在2019年进军食品贸易。

江西中煤旗下负责海外业务的江西中煤国际负责人秦俭介绍,“万国汇”旨在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好东西”引进中国,集团利用海外机构分布广泛以及国内外市场不同的优势促进贸易,实现业务多元化。

“一带一路”是中国2013年提出的经济合作倡议,通过项目融资、政府间优惠贷款等方式带动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台湾淡江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长洪耀南受访时指出,江西中煤业务多元化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从单纯的基建输出,到推动经济“外循环”的转变。

他说,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冲击,中国希望能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让“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及太阳能电池板)工业产能可以“走出去”。

其中,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中国相近,是很多中国企业较青睐的市场。

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过去几年持续强劲增长,双方在2023年连续第四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也是多个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

他说:“像特色食品这类的农业产品是东南亚仍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中国进口更多这类食品可被看成是为向东南亚出口更多产品铺路,缓解他们对华贸易逆差。”

中方今年5月中旬邀请了10多家国内外媒体到江西省采访,了解当地产业的发展。采访团除了参访“万国汇”外,还到当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参观。

成立于2015年的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目前在市面上有四款电动汽车车型销售。

过去三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卖得热火朝天,但江铃的销售并不算理想。江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聂小勇受访时指出,公司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制造,预计今年的产量可达到3万辆。

他说:“现在整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我们都还在求存的阶段。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大趋势,我们……通过不断研究和新技术革新,可以提升竞争力,在推动行业发展上尤其重要。”

聂小勇指出,公司近年来也不断加强与全球经销商合作,探索进入新市场,为它们推出定制版新能源汽车。

他说:“海外营销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东南亚、南美洲、欧洲地区的30多个国家,今年的计划出口量预计将达到3000辆。”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刚受访时指出,“一带一路”为包括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机遇,许多中国企业面临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都开始把销售和产业链转向海外。

陈刚研判,产业转移将会是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互利的未来方向。随着中国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越来越多企业会把部分产业链上游转移到海外,并通过贸易把零部件运回中国进行最终组装。

他说:“伙伴国家可以从中提高技术和就业水平,实现产业升级;中国也可以享受东南亚国家在开放政策、人口红利等方面的相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