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视野-国际局势变动 一带一路战略挑战加深

有「印度洋上的珍珠」之称斯里兰卡一夕破产,除了本国通膨和疫情、外部的俄乌战争等因素重创经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否让斯里兰卡身陷「债务陷阱」,也成各界议论的焦点。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上任之初提出的「大国外交」战略的一环,至明年已届满十年。其中陆路的「一带」,计划打通中亚、俄罗斯通道到达欧洲,以及从新疆经巴基斯坦到波斯湾和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海路的「一路」,而途经南海、南太平洋、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或地中海。中国希望透过陆、海两线,将中国的国力延伸到沿线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

为了达成这个宏愿,中国除了领导人和重要官员不断出访相关国家推销「一带一路」,更身体力行,在2014年投入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为沿线国家的开发、基础建设提供融资,同时主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在2016年正式成立,向东协在内的区域开发中国家再辟一条基建融资管道。

斯里兰卡位在「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位置,是中国通往中东、非洲东岸和地中海的重要中转站。早在2010年中国就主导该国汉班托塔(Hambantota)港口的建设,建设金额3.61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出口银行出资85%,租期99年,2017年斯里兰卡无力还债,将该港全部移交给中国。此次斯里兰卡破产的510亿美元债务中,中国就占了55亿美元。更让外界议论的是,当斯里兰卡此番为债务向外求援时,中国却未伸出援手。

西方国家质疑斯里兰卡和非洲多国的债务危机,是中国设下的「债务陷阱」,但中国外交部予以驳斥,认为「中国债务陷阱」是虚假资讯,是那些不希望看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加快发展的势力所炮制出来的「话语陷阱」。

除了「一路」在斯里兰卡和非洲因「债务陷阱」争议而受挫,「一带」上也是状况频频。先是2017年在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的5个印度河流域的水坝项目合作案,中巴双方各说各话,不欢而散。

近期的争议则转向东欧,由于欧洲因人权等问题对中态度转向,过去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合作伙伴的中东欧国家,包括立陶宛、捷克等,与中国关系也出现变化,而中国与中东欧最重要的合作机制「16+1」,也传出部分国家打算退出的窘境,为「一带一路」的推进埋下变数。

最新的状况则是2022年2月24日爆发的俄乌战争。俄乌两国长期与中国交好,也都是「一带」上的重要节点,俄乌之间撕破脸爆发战事,一方面中国在两边难以选边站,即使最终倾向俄罗斯却也招来西方国家的不满和警告。另一方面,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中国「一带」进入欧洲的关键地区,两国战事势必导致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通道受阻,更何况俄乌战争也让周边的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等地局势紧张,都会影响到「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展望未来,由于国际政经局势扑朔迷离,西方国家对中国敌意越来越深,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势必面临更多挑战,中方希望将影响力扩展至海外更多地方,有必要更加审时度势,保持更开放包容的气度,才能在国际间交到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