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补助3次想接住年轻人 恐沦政治宣传
新冠疫情期间,桃园市卫生局推出「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补助第一线医护、染疫死亡者家属,每人6次心理咨商,每次可补助2000元。(桃园市卫生局提供/本报资料照片)
卫福部8月起补助年轻族群3次免费咨商,盼找出具自杀意念者,及时介入,立意良善。但这项政策欠缺完善规划,人民纳税钱被用于补助所有年轻人做「体验」,而非针对经济弱势。政府选前释利多,究竟是为帮助人,还是搞噱头做政治宣传?
心理咨商不是必需品,和一般医疗有差别,民众也不见得会有医疗诊断,若全面普及化,动用国家预算支应,再多钱恐怕还是不够用。完整的心理咨商须进行10~12次,即便是短期咨商也要6次疗程,但卫福部却将补助次数订在3次,并不足以达到理想成效。
若政府以3次补助作为敲门砖,用来鼓励民众继续咨商,能继续的人,也必然是有资源的人,没钱的人终究得回到公家医院排队,等上3个月~半年才能看诊。专家表示,政府补助的对象不应过度普及化,而要将钱用在弱势族群,且咨商至少要6次,才更合理。
疫情期间,心口司(心健司前身)曾推动「医事人员COVID-19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补助医事人员每人6次心理咨商,每次2000元。相较之下,此次年轻人的咨商反而开倒车,不仅次数变少,价格也打了折。1600元是15~20年前的价码,对专业人士来说,不仅破坏市场,付出的努力也无法换来合理的对待。
在有限的资源下,国家该帮忙的是弱势,而非有能力的对象,如同健保的补助也有贫富之分。面对有能力的人,须做的是破除错误观念,让咨商不被贴上负面标签。政府急于在选前释出利多,政策未完备就仓促上路,究竟是为人民,还是做政治宣传?恐怕只有当权者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