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军法官 绝不能沦为御用工具
赖清德总统要恢复军事审判制度,图为国防部春节加强战备,机步排官兵结束操演后合影留念。(本报资料照片)
国人听到军审法,就会联想到戒严与动员戡乱时期用来对付叛乱与异己,例如1979年12月发生的美丽岛事件,包括施明德等党外人士,他们都是平民,政府却以军审法审判,重判入狱。赖总统要恢复军审法,虽强调仅现役军人涉及叛乱等罪的审理,但在17项针对反中、抗中与仇中的政策,打击相当全面性,为避免美丽岛军法大审重演,军法官日后一定要坚持专业,不能成为绿色恐怖的御用工具。
军审法在动员戡乱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听命于政治,并成为政府的统御工具,屡遭诟病;加上2013年洪仲丘案的阴影,连国防部都坦言,军审法曾有一段被人民不信任的历史。
即使现在要恢复军审法,且只限缩于军人涉及国安犯罪。但若是政府想藉军审法铲除异己,遇到这种倒行逆施的命令,军法官要挺直腰杆,绝不能让军审法回到戒严时代。实务上,间谍不是这么好抓,各国皆然,军检不能滥权,更不能为讨好政治而办案。
另一重点,这次军审法是否将抗命罪列入,国防部没明讲,只说会全力争取。对部队基层管理言,士兵呛士官或军官,多有所闻,若将抗命罪移送军审,对部队管教与军纪严明,定有效果。
但抗命罪被用在政治上,若三军统帅做出违反《中华民国宪法》的命令,军人是服从,还是不服从?再者,当前两岸军事情势严峻,若是还不到行使自卫权的时机,指挥官抱着政治目的下令,军人是服从,还是不服从?
因而,除了叛乱与投敌等罪,抗命罪是否也交由军审法审理,取舍之间,值得朝野深思。
至于有人倡议设立国安法庭,就是涉共谍案,不论现役军人或平民,一起审理,在当前政治气围下,只要是反对政府以及所有不利执政党的言论,或是疑美、疑军,都很容易被扣红帽子,被说成中共同路人,或被控是在地协力者,易出现冤假错案,如此,国安法庭就成了戒严时期的警总,令人不寒而栗,绝不可轻易设立。